爱立信:直面5G风险 从垂直行业深挖中国区市场空间

(原标题:爱立信赵钧陶:直面5G风险,从垂直行业深挖中国区市场空间)

爱立信在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平均份额确实有差距,但不会选择通过烧钱价格战的方式进行,因其并非健康、可持续的放肆。

“安全”与“保证(insurance)”是爱立信(中国)总裁赵钧陶认为当下5G技术宏观层面主要面临的风险挑战。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赵钧陶表示,第一,5G不仅要面对消费者,还要面对成百上千个垂直行业、成百上千个企业,所以安全风险不能低估;其次,5G低时延、关键任务类应用等潜能,如果网络本身不能保证这些要求的话,挑战也会相当大。

2019年是5G商用元年,6月初,中国发布四张5G商用牌照,7月底全球还仅有24个5G商用网,8月下旬已增至35个,其中21个采用了爱立信的设备。

5G挑战

高速发展道路上,风险与挑战伴随而生。爱立信东北亚区数字服务部产品经理舒迪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5G网络会越来越复杂,这是目前的最大挑战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也是为什么会需要引入人工智能的原因——5G需要引入自动化来帮助解决这样的问题,但在引入AI与自动化的过程中也会有相应技术的挑战,如数据获取的渠道、数据处理的具体情况等。现实案例中,当运营商非常重视自己数据以及客户数据隐私时,爱立信就需要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数据管道与生态系统,来帮助运营商一起处理数据,真正地从数据中挖取价值。

另外,舒迪表示,AI并非万能。当下AI被神话成一个魔幻的黑盒,东西扔进去就会诞生好结果,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爱立信着力于研究AI背后的逻辑、以及AI会否带来不良倾向与不可控因素。

今年7月,爱立信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爱立信网络业务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不包括重组成本)为41.4%,较去年同期的40.2%呈现增长,但环比来看,则较上一季度的43.2%出现下降,这主要是由诉讼结算费用、战略合同和较低的知识产权许可收入造成。

爱立信公司CEO Borje Ekholm表示:“我们看到5G业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无论是新合同还是新的商用发布以及现网方面,都是如此。到目前为止,我们为所有推出商用5G网络的近三分之二运营商提供了解决方案。”他同时表示,爱立信将继续采取战略合同,预计将在亚洲部分地区开展大规模网络部署,将在短期内逐步对利润率产生负面影响,但会加强长期地位。

在美国,AT&T、Verizon计划今年各自完成约25个城市的5G覆盖,其它运营商也在加快部署。在这些开通的5G网络中,爱立信提供75%的设备与服务,是美国5G市场绝对的领先供货商。谈到在中国区内的竞争问题,赵钧陶表示,爱立信在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平均份额确实有差距,但这个差距正是增长的空间,不会选择通过烧钱价格战的方式进行,因其并非健康、可持续的方式。

挖掘垂直行业

爱立信东北亚区高级网络方案专家王林颖表示,与传统to B市场不同,5G垂直应用非常多样化,不同行业需求呈碎片化状态,乃至控制性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看到不同的行业对于网络的要求、业务上所跑数据的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如在公共安全、防务、交通领域,这些数据一旦出现了中断、泄漏,将会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这就要求一个灵活多变、且有很强伸缩能力的方案去匹配。”王林颖称,由于5G网络正处于建设初期,尚还不能满足行业客户对于未来的应用,对于爱立信而言,正是机会。

赵钧陶表示,“在这样场景的情况下,5G主要会在实时自动化——包括增强视频、监控和管理方面——得到场景层优化。很多场景是跨行业的,会在各种各样行业产生应用,向垂直行业的赋能首先要聚焦于更加有潜力的、广阔的和能产生直接收益的行业。”

9月17日,经过为期18个月的升级改造,爱立信投资5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65亿元)的南京移动通信工厂正式完成转型升级,这也是爱立信打造的智能工厂“样板间”,主要生产5G和4G无线技术产品,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帮助中国市场的电信运营商扩大网络容量,部署5G并推动工业4.0成为现实。包括首条模块化设计的5G无线自动装配线,工厂会通过智能检测生产线上的部件,缩减检测时间。此外,南京工厂使用蜂窝物联网技术建立了一套自动警报系统,应用于45个工位上。

南京工厂是爱立信全球智能化工厂供应链改造的一部分,而智能制造恰是爱立信在5G行业所设想的重要应用场景。

在德国,爱立信与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达成合作,完成喷气式发动机的叶片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属于精密加工,要求高精度、复杂性高,对振动敏感。爱立信称,通过5G网络部署,可将操作延迟控制到1毫秒,使良品率提升10个百分点。赵钧陶表示,“从1个生产单位来讲,我们每年可以带来3000万欧元到4000万欧元的节省。”

责编:宁佳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