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考古揭秘 学者:有机会像庞贝

成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教授刘益昌(前排左)向市长黄伟哲(前排右)解说挖掘出土的文物。(曹婷婷摄)

台南安平地下挖掘考古成果丰硕,厚达2公尺文化层可见不同时代的常民生活轨迹。(曹婷婷摄)

成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教授刘益昌近5年来率团队于台南安平考古,陆续挖掘地下400年层层叠叠的常民生活轨迹与文物出土,刘益昌说,这仅是一小部分,「地下还有好几层安平」,他说,安平有机会跟义大利庞贝一样,但须仰赖台南市政府长时间规画、研究及制定办法保存,让安平成为世界知名文化观光景点。

台南市政府文化资产处委托成大考古学研究所团队从2019年6月起,于原大员市镇南端(今剑狮埕)、东侧(今石门国小)启动考古发掘,透过史料研究、套图测绘及透地雷达等方式,陆续找到疑清代设立水师五馆之一「金门馆」连续砖造基础铺面、17、18世纪的文物。热兰遮市镇现地考古成果22日首度以「考古埕-寻找热兰遮市镇」特展亮相,但展期结束,考古现场也将回填。

刘益昌说,在安平不同地段抽样以及透地雷达探测,确信安平地底下存在许多完整文物,可以说,安平古代建筑只要是没兴建地下室的,均可望完整保存荷据时期到清朝中期的历史文物。

他说,考古过程也发觉安平「一直在下沉」,但非人为造成,而是天公伯所为,也因安平地质为沙洲,安平人有个特殊行为,从400年前开始,不论拆房子或「起厝」,所有东西都留在原地作为基础,就地掩埋并囤土,因此,地下厚达2公尺地层堆积,至今可见荷兰时期等不同时代人的生活。

刘益昌也提到,荷兰人时期,安平是台湾第一个都市计划的地方,套叠古地图资料,也可发现400年来安平市镇没什么大改变,正因这种「特殊环境」才造就各时代的文物被完整保留,「400年历史都留在原地」,这也是全台仅见。

文资处指,安平古堡及其周边已画为「热兰遮城与大员市镇历史敏感区」范围,于该区域的开发行为,民众可先上网至「台南市开发行为涉及有形文化资产查询系统」查询;位于范围内的在施工前,应先通知文资处确认,避免埋藏地下文化资产遭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