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攀岩觀賽指南(下):運動攀岩各國好手能力解析

左至右,上至下分别是:美国选手科林(Colin Duffy)、奥地利选手洁西卡(Jessica Pilz)、日本选手野中生萌、美国选手布鲁克(Brooke Raboutou)、印尼选手韦德里克(Veddriq Leonardo)、法国选手奥里亚内(Oriane Bertone)。 图/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

▌接续上篇:〈巴黎奥运攀岩观赛指南(上):运动攀岩有哪几种?怎么比?〉

▌接续上篇:〈巴黎奥运攀岩观赛指南(上):运动攀岩有哪几种?怎么比?〉

文/PKT(香港)

出赛巴黎奥运的各国运动攀岩选手方面,抱石与先锋男女各有20名选手出赛。女子组的大热门,就是来自斯洛维尼亚的上届金牌得主,25岁的扬扬(Janja Garnbret)。人称The Queen的扬扬只要一出场,观众必然报以巨大掌声。除了乔丹,上帝似乎也忘了把地心引力留给她。看她攀爬会让第一次观看赛事的观众误以为攀爬是如此轻易。但在墙上鲜少掉下来的扬扬,时常会在地面的垫子移动时被绊倒,她很可能只适合在垂直的空间生活。

热门选手还有内自美国、日本和法国三个攀岩大国的攀者。包括这两三年冒起的美国选手娜塔莉(Natalia Grossman)和布鲁克(Brooke Raboutou),娜塔莉在泛美大赛中胜出,拿到直达奥运的门票,但却在今年5月的盐湖城比赛中伤了右膝,希望这位能威胁扬扬的选手来得及于赛前康复。而生在攀岩世家的布鲁克,父母皆是攀岩界名人堂级人物,母亲罗宾(Robyn Erbesfield-Raboutou)更是美国「攀岩少林寺」——ABC Kids Climbing的创始人,连今届奥运首席定线员都是来自ABC的教练。布鲁克一直以来披荆斩棘杀进奥运,与其坚毅意志和家学渊缘不无关系。

日本方面,个子娇小的森秋彩拥有高超的先锋攀岩技术,其独特的攀登身法没人能够复制,只要她在抱石方面不要被弹跳力害惨,问鼎奖牌不是难事。上届铜牌得主野中生萌则是继野口启代选手退役之后的日本一姐,外表潮爆的她具有优秀肌耐力和爆发力,而且近况回勇,于奥运资格赛中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现。

女子组的大热门扬扬,在2022年的欧洲锦标赛。 图/美联社

东道主法国则派出赞利亚(Zelia Avezou)和奥里亚内(Oriane Bertone)出赛。20岁的赞利亚和布鲁克一样来自攀岩世家,而19岁的奥里亚内狂野的攀岩风格则极为抢眼,时常beta break吓出观众一身冷汗。其他值得关注的选手还有奥地利的皮尔兹(Jessica Pilz),南韩徐采铉,中国的骆知鹭和张悦彤,还有背负着国家对和平的期待,来自乌克兰的尤夫根妮娅(Ievgeniia Kazbekova)。

男子组方面,大热有日本队的安乐宙斗,年仅17岁的他自2023年亮相世界赛之后就顿成攀岩界的新宠,墙上的他强到被䁥称为Sticky Hands,但现实生活中仍然是一名讨厌吃花椰菜的高中生。师兄楢崎智亚上届饮恨得第四,与一姐野口启代结婚生子之后,状况渐入佳境,只要他能补强在先锋赛的弱项,今届也许有可能复仇问鼎奖牌。其他热门攀者还有奥地利的雅各(Jakob Schubert)、美国的科林(Colin Duffy)和杰西(Jesse Grupper)、上届夺冠的西班牙选手阿尔贝托(Alberto Gines Lopez),和捷克明星好手亚当(Adam Ondra)。

至于速度赛,今年男女子组的世界纪录于巴黎奥运前均被再一次被刷新。美国的赛谬尔(Samuel Watson)在世界杯中国吴江站以4.79秒登顶,而波兰女选手亚丽山德拉(Aleksandra Miroslaw)则于欧洲资格赛中以6.24秒打破女子纪录。

不可不提的是,盛产速度赛选手的国家不是传统运动大国,而是东南亚的印尼。同样打破过5秒屏障的男人韦德里克(Veddriq Leonardo),和女子组的拉吉娅(Rajiah Sallsabillah)双双杀入奥运,威胁着赛谬尔和亚丽山德拉两位纪录保持者。中国的男选手吴朋和女选手周娅菲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吴朋甚至在吴江站决赛中击败过赛谬尔。

左起:奥地利的雅各(Jakob Schubert)、日本的安乐宙斗、东京奥运夺冠的西班牙选手阿尔贝托(Alberto Gines Lopez)。 图/美联社

▌运动攀岩对选手的要求

如果你上网搜寻简介攀岩的文章,会发现不少作者都用一个诗意的比喻来形容攀岩——崖上的芭蕾。的确攀岩以脚尖发力的原理与芭蕾有几分相似,而且攀者在墙上跳跃并且煞住过剩动能的身影,看起来也很美。但别忘记攀岩与芭有蕾本质上的不同,前者要追求的不是美,而是要战胜自己然后完攀。那么在观赏奥运时,除了选手的力与美,还能从哪些角度欣赏这项运动呢?

粗略说,攀岩要求选手的素质包括有力量、平衡力和协调度。力量可分为大组肌肉的爆发力、肌耐力,还有小组肌肉如手指的握力等。力量大小会直接影响攀者接触岩点时能否保持身体停留在墙上、在岩点间跳跃的距离,以至向上提升的幅度。平衡力应该不用多解释了,但观众可以留意一下,在墙上的岩点做出平衡动作时,选手还要收紧全身的肌肉去维持身体的张力。至于协调度则指攀者做出一连串动作时,四肢和躯干的协调程度。抱石路线时常会长得像跑酷一样,要求选手做出像杂技般的动作,高度要求选手的肢体协调。

当然也不要忘记欣赏选手的智慧啦,顶尖的赛事中,选手会在墙上掉下往往不是因为做不到,而是因为未想到。在抱石赛中你可以看看攀者的脑筋动得有多快,改变一下攀法就能克服某些难关,又或者在先锋赛中留意攀者在哪个地方休息,选择用哪种动作攀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岩点。

攀岩赛之所以有趣,很大程度在于每个选手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beta。因为每个人的体型、力气和技术都有差异,就算同一条线路不同选手们的攀法都不一样。力量和协调较好的攀者会跳跃的地方,其他攀者可能会选择用静止的方法去跨过,身高有优势的选手伸手就碰到的岩点,娇小的选手可以要多做几个动作才能越过。有时攀岩就像人生一样,相同的难关,你我面对的方法却完全不同。

在同一条线路,不同选手也可能采取不同攀法,例如在2023日本抱石杯,在面对直墙线路时,红衣的森秋彩用神乎其技的换脚技术,以静态(static)动作越过岩点。而蓝衣的伊藤双叶则以协调的小跳步和交差脚(cross-leg)来冲向最后的岩点。伊藤双叶虽然在奥运资格赛中打入前10名,却因为规定同一国家只能派出两名选手出战单一项目,排名较后的她无缘踏上巴黎舞台。 图/截图自2023年日本抱石杯影片

▌明明躺平这么舒适,为什么要拚了命向上爬?

为保公平,选手们在自己完赛前都不会知道其他选手的成绩,也为免他们看到攀登资讯,出场前都会待在选手隔离区(isolation zone),但其间一定可以从观众的欢呼声和他人攀爬的时间去猜测其他选手完攀与否,isolation zone其实是一个累积压力的空间。

当选手从隔离区座椅站起身,踩着攀岩鞋跨过大门踏在垫子上,一个人面对着一面墙时,就必须要把身后背负的旗帜、艰苦训练的回忆,还有伤病的挫折全都抛诸脑后,只凭强大而坚毅的意志去推动自己上攀。

到现在我仍然不解,他们到底要多热爱攀石,才能克服我想像不到的困难,这也正是我佩服每一个运动员的地方。

巴黎奥运的运动攀岩比赛场地——勒布尔热(Le Bourget)攀岩馆。 图/美联社

责任编辑/赖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