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饭比大选议题夯 学者称贴近生活
北科大学生与热炒店的「白饭之乱」烧不停,图为今年北科大毕业典礼,毕业生合影,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
北科大学生「白饭」事件成为连日热门话题,在网路上讨论度甚至超越总统大选,为何会这样?学者分析,总统大选都是在进行政治攻防,民众已失去新鲜感;反倒是北科大「白饭」事件,虽然是小事,但天天都有新花样,而且很贴近民众生活,谁每天不吃饭?容易引起讨论。
台艺大广电系教授赖祥蔚表示,台湾已举行过多次总统大选,但候选人在选前提出的政见,在选后不见得落实,而且像近来政坛热议的「外役监该收容哪些犯人」的话题,还涉及修法,对一般民众来说,加入讨论的门槛太高,而事实上,不少人对于这样的政治攻防觉得厌烦。
至于北科大「白饭之乱」,赖祥蔚说,这虽然是小事,但每个人每天都要吃饭,也都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形,民众可能会想说,「如果我是消费者或是业者,应该怎么面对」,加上每天都有新的花样出现,甚至有影片佐证,让人可以追新进度及更具体讨论,就会变成热门话题。但同样的,如果这样的事情多发生几次,民众也会失去新鲜感。
文化大学大传系主任王翔郁指出,白饭事件的网路声量超过总统候选人,因为议题和民众生活相关或有类似的经验,如果不是北科大学生在社群媒体提到道歉并非自愿,以及资材系主任在脸书自嘲「资财系是吃饭系」,其实这件事在学生道歉后,就应该落幕了。
从这件事,总统候选人应该从中学习,知道如何做才能被民众关注,王翔郁说,总统候选人应关注民生议题,知道民众的需求,并提出可永续的对策,和民众对话,才能得到支持,也才能在媒体传播中,创造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