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小时克隆一个官网,监管得亮真招出猛招

很多冒充政府部门发布信息的骗局背后,都有一个与官方网站仿真度极高的网站或者App。

据报道,记者采访网络安全人员得知,克隆一个网站平均只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克隆一个网站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注册一个相似度高的域名;第二步就是利用工具扫描爬取真网站内的内容;第三步就是将克隆下来的真网站数据,复制到假网站中,瞬间假网站的内容完全与真网站一模一样。对于假网站的内容,复制者完全可以进行随意添加、替换和删减。

网站克隆生意的背后,俨然一条成熟的黑灰产业链:只需花费几百元至几千元,就可制作出一个违规网站;只需半小时,就能做到与原网站近乎百分之百的相似度。轻轻松松“偷天换日”的山寨网站,其违法成本却低得惊人。

然而,这些山寨网站的社会危害一点不小。涉及上学就业、考试报名、职称评审等民生领域的套牌政务网站,报名是假,个人信息却被偷走了;证书查验是假,不具备相关技能的人花钱却能“持证”上岗;发文发声是假,目的却是混淆视听,操控舆论……个人信息、公私财产、就业公平、社会安全与秩序等都可能受到潜在威胁。并且,官网背后是政府的公信力背书,仿冒的政府和官媒网站,不仅会让公众直接上当受骗,还会损害政府和媒体的形象与声誉。

无论假网站藏得多深多隐蔽,我们都要攻坚克难,技术上精准识别、严密审核,监管上顺藤摸瓜、强力打击,法律上敲响警钟、严厉处罚,不放任任何克隆网站骗人唬人,杜绝“李鬼”横行。终结“套牌”游戏,不能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前不久,一篇假冒“人民网社会法治频道”发表的文章刷屏,得到真正的人民网刊发文揭露。假冒官网,绝非儿戏。要让仿冒者知其不可为,也知道违法所要付出的代价。与此同时,公众也应擦亮眼睛,自我防范。想要在信息里不“淹水”,在交易中不被“割韭菜”,就要会辨别、有取舍,掌握“数字世界”居民必备的安全技能。

监管得亮真招、出猛招。克隆网站再逼真,也并非无懈可击;骗子计划再周密,也并非天衣无缝,管治结合、见招拆招,克隆官网该被置于灼热的阳光之下。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