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劳工减少噪音源 不只吸音更要减振

据2020年职业伤病治年报统计指出,历年最常见的职业病通报就是噪音性听力损失、约占总通报量的44.3%,其中又以制造业为主要通报的行业别。(报系资料照)

据统计,每年约有15万人在噪音性危害场所内从事工作,长期性的工作恐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而要减少噪音的首要就是从噪音源着手,但劳动部劳动及职业安全卫生所副研究员李昆哲表示,机具噪音除了空气传导外,也有部分为透过结构振动噪音,此时就要透过「减振处理」来降低噪音。

据2020年职业伤病治年报统计指出,历年最常见的职业病通报就是噪音性听力损失、约占总通报量的44.3%,其中又以制造业为主要通报的行业别。

李昆哲说,过去职场噪音问题的改善技术上,多着重于降低空气传导的噪音,如利用隔音材料针对噪音源进行遮蔽及阻隔等,但设备运转经由结构体所产生的振动噪音却常被忽略,导致整体降噪效果不彰,建议于噪音问题诊断与评估时,也应注意噪音可能的传递路径,才可有效达到噪音控制的目的。

劳安所整理4大类型的结构振动噪音改善措施,包括利用适当的隔振器对机具进行减振处理;运用阻尼材料降低机具或结构表面因振动所产生的噪音;运用金属弹簧或橡胶等材料,降低管路与墙面的刚性连接;透过强化楼板刚性或增加支撑性,加强对重机具设备的隔振效果等方式,才能达到抑制结构振动噪音的效果。

劳安所职业卫生研究组组长刘立文说,曾有厂商原本的环境作业超过100分贝以上,但实施减噪及减振处理后,一口气下降20至30分贝,让厂商十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