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包海 社安網非社工網
19日是今年国际社工日,重大虐儿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对社工处境的关心,社工常骑机车在大街小巷拜访个案,时间紧迫、状况复杂。本报资料照片
最近让民怨沸腾的儿虐事件,暴露出许多让人无法置信的事实,这一切不合常理的论述或现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凡事都有原因,笔者拟从接触社政领域的经验,分享观察到的台湾社工界内在矛盾。此矛盾的存在,才是构成社政体系的结构性因素,隐藏在社会福利政策执行面的各个角落。
台湾社工界存在巨大的理论与实务矛盾,亦即学校教育和社工实务的严重脱节。理论上社工的角色,是提供弱势者所需的资源,因此社工与个案的关系是和谐的、合作的。因此,这次虐童案中的社工与保母充分合作,而非监督,反而凸显了社工角色的内在矛盾。
今天台湾的社工教育仍然以这样的脉络来自我期许,因此我们看到近期由各县市社工职业工会发起的「三二○挺社工」连署声明稿中写道:「我们应该要深刻的反省,如何回到社工工作核心的本质『陪同服务对象一起找到生命的出口』,而非加剧这种对服务对象『管理』或『监督』的角色」。
但这次虐童事件,就是因为社工没有尽到监督保母的责任所造成;然而,从基层社工的观点,这根本不是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但问题是谁要他们去做这样的事情呢?答案是:社会政策的实务设计。
如今需要保护的个案,他们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补助了,反而是其他的专业需求,例如儿童发展、特殊教育、心理治疗和法律扶助等。这些都不是社工的专业。但在台湾,各地社政单位或社福组织,都以社工为唯一可聘用的专任人力,被迫去处理他们所不擅长的业务,这才是今天最大的结构性问题。
为何社政体系不愿意聘用其他专业的专任人力,来和社工一起并肩作战呢?这又回到台湾社工界的定位矛盾。社工是专才还通才?是一个在台湾社工界常被提及的问题。
答案是社工既是通才又是专才!这样一个近似不可能的要求,就加诸在所有台湾第一线社工的身上。他们凭一己之力包山包海,案家所有的问题都是他们的责任。
为进一步彰显社工的地位和价值,并保障其福祉,在社政体系又制造了社工与其他专业同工不同酬的措施。仅有少数安置机构或保护性业务雇用其他专业,社工只有社工系毕业者可以担任,而其他同样照顾个案的生辅员、心辅员或保育员,可由其他相关科系毕业者担任,但其薪资就比社工低、福利也比社工少。这形成在社政体系内对其他助人专业的歧视。
若社政体系不再排斥其他专业人力的加入,社工也不必背负不可能的任务,这样我们所建构的社会安全网,才有执行的可能。解决之道,必须从社会工作专业的内部反省开始,定调社工的专业范畴,社会政策的执行,不必然要由社工一个专业来达成。就有社工提出,「社会」安全网,不是「社工」安全网!社会是由许多体系所构成,社会安全也应该由许多专业来共同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