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濒临绝种生物竖琴蛙 兴大听音监测

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庄铭丰(左二)带领的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有朱益贤(左)、钟容萱(右二)及吴安妮(右)。(中兴大学提供/林欣仪台中传真)

二级保育类野生动物竖琴蛙。(兴大动物行为与保育研究室提供/林欣仪台中传真)

蛙类的鸣叫声音与其栖地变化、繁殖行为有什么关系?为观察二级保育野生动物竖琴蛙的族群情况,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庄铭丰携手林业试验所声音遥测资料,针对竖琴蛙的鸣叫声做监控,发现今年春季台湾因干旱严重,导致其繁殖延迟,所幸后来引入水源,帮助牠们恢复繁殖活动。

全球气候、生态受到人类活动等因素冲击,两栖类生物的生活环境也大受影响,以因求偶鸣叫声类似琴声的竖琴蛙为例,目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临灭绝物种,更是台湾红皮书中唯一被列为极危的蛙类。

为保育此濒临绝种蛙类,庄铭丰带领的团队获日月光文教基金会经费补助,针对竖琴蛙的鸣叫声进行监测,研究团队指出,春夏季节是竖琴蛙的繁殖季,其鸣叫声约会从3月中旬持续到9月中旬,且雄蛙会在烂泥巴中挖泥洞、并在里面鸣叫求偶,吸引雌蛙钻进洞内配对。

无奈的是,受天气干旱影响,无法营造合适竖琴蛙的栖地环境,使得牠们今年繁殖延迟,团队说,直到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等单位引入水源,终于让竖琴蛙得以在5月下旬恢复繁殖。此外,透过监测鸣叫声周期,也可了解竖琴蛙的族群情况是否正常、栖地环境是否改变等。

庄铭丰指出,雨量、气温与人类活动都可能影响竖琴蛙的活动模式,借由严密监控能确保其族群状况改变时,管理人员能第一时间掌控并做出适当的应对;目前在3个监测的竖琴蛙栖地中,有处栖地原本为泥沼、后来变成溪流行水区,该处已近十年未听到蛙鸣声。

庄铭丰强调,竖琴蛙在温暖、降雨多且风速低的地区,鸣叫声会较活跃,目前牠们在全球分布范围狭隘且数量稀少,仅台湾南投鱼池乡、日本八重山群岛被发现,建议透过名声监控等方式,了解其生活型态,也能开创更多适合竖琴蛙的栖地,也助于该物种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