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野放13只濒临绝种「林麝」 10年复育1.3万只
▲目前陕西省林麝人工养殖数量超过1.3万只。(图/翻摄华商网)
林麝被中国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共称「秦岭六宝」。陕西省宁陕县6月底举行世界首次人工繁育林麝野放活动,一共有13只被放回野外,分别是8雌、5雄,平均年龄为1.2岁,并替牠们戴上GPS项圈,还配备自动感应红外相机等技术,用以进行野外巡护与监测林麝生活的一举一动。
据《新华网》报导,13只人工繁育的林麝经过一年野化训练后,终于能躲避天敌、识别人类威胁等野外生存能力,并在6月底回放到野生林麝的栖息地。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表示,这13只林麝会生活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系统良好,且远离居民区和交通要道的地方,避免人类来打扰。
这13只平均年龄为1.2岁林麝,正处于成年繁殖期,动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将GPS项圈戴上林麝身上,并利用自动感应红外相机等技术,即时监测林麝生活规律、栖息地选择、繁育等情况记录下来,提供未来大规模的野化放归计划。
▲野放林麝当天活动照。(图/翻摄陕西省林业厅微博,下同)
据报导,林麝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大量捕杀,栖息地也被破坏,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处于濒危状态。陕西省自2007年来积极发展林麝人工养殖,数量超过1.3万只,养殖数量和麝香产量更占全大陆70%以上。
中国野生林麝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西藏等14省(自治区),数量最高可达36700只,其中陕西野生的林麝数量约有4000至4500只。
林麝又名南麝、森林麝,獐子、黑獐子、林獐、香獐,藏名译音为「纳瓦」。林麝没有角,体长为60至80公分,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大多呈褐灰色、苍灰褐棕色,颈纹很明显。大多栖息在海拔2400至3800公尺的森林中,主要在湿度高的针阔混交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