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机都能炸,何况汽车乎?
周鸿祎是危言耸听,还另有所图?
最近的互联网真的是闹翻天,黎巴嫩的爆炸事件不只炸伤了真主党成员,更炸没了iPhone16在中国市场热卖的想法。
iPhone16会爆炸,一个看似并不高明的谣言却引得无数消费者关注,网络安全再度被提及,同时受到波及的更有一直以来处于舆论热点的新能源汽车安全。
相比手机,消费者更在意的是拥有大量动力电池的智能网联汽车是否绝对安全,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
就在消费者充满质疑的时刻,汽车届的新晋网红博主,网络安全的权威人物360集团董事长周鸿祎连发多条视频,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甚至以“万物互联让手机汽车都可能变成炸弹”的标题来制造恐慌。
这已经不少周鸿祎第一次谈到汽车网络安全的问题了,从没有走红开始,到成为新晋汽车网红,周鸿祎一直在强调汽车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在外界看来,周鸿祎这是想要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有所作为。
汽车也需要网络安全
关于这次的恐慌,其实可以分两部分来看,首先是软件层面上的安全,能够被远程遥控,是现代网络世界最常见的黑客攻击方式,其次才是硬件上的安全性。
伴随着汽车全面进入智能网联时代,消费者用车的便利性得到了质的提升,不只能远程查看车辆状态和信息,更可以实现远程操控汽车,像路特斯就推出了基于远程操作的代客泊车服务,提升了用户的用车便利性。
关于汽车远程控制,可以说并不是新事物,早在智能手机兴起时,就有不少开发者将目光瞄准到了汽车上,并且在一些豪华车型上开始了搭载,可以实现远程查看汽车参数等功能,但一度都是富人的玩具。
一直到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才让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新的发展,特别是4G网络带来了网速和延迟的优化,让远程车手交互有了基石,让用户能够更充分地掌控汽车。
特别是在2014年,特斯拉的上市让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现实,支持远程控制和远程升级。
当然,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都是双刃剑,正如《终结者》中展现的人工智能世界,科技一旦不被监管,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力,智能网联汽车也是如此。
特斯拉作为第一吃螃蟹的车企,也成为第一个爆发出问题的车企,在2016年腾讯科恩实验室成功远程入侵特斯拉汽车,引发了不少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担心,但是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却启发了导演加里·格雷。
2017年加里·格雷的新电影《速度与激情8》上映,其中就展示了黑客通过网联远程控制了整个纽约的汽车,来阻止主角们行动,在视觉上带来极大的震撼效果,同时也将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问题推到了台前。
也就是在同一年,特斯拉汽车被曝出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美国用户Jason Hughes发现在更新后的特斯拉超充服务器上存在漏洞,可以不受限制地抓取所有充电桩的实时信息,彼时还没有数据保护的相关法案,也就是说特斯拉在全球的充电信息都可以被任意访问。
尽管这一漏洞很快被特斯拉官方修补上,但是Jason却发现了特斯拉更为致命了系统漏洞,将几个漏洞整合之后,Jason发现自己可以通过特斯拉的服务器远程控制任何一辆联网的车辆,只需要输入车辆识别码后,就能实现像电影中那样的远程操控。
Jason将这些漏洞汇总后报告给了特斯拉官方,特斯拉官方奖励给了Jason 5万美元,作为发现漏洞的报酬。
这可以说是特斯拉汽车在网络安全上最大的丑闻了,此后也发生过多起关于特斯拉网络安全的问题,但最后都随着特斯拉销量的上涨而被遗忘。
然而就在最近,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领导人拉姆赞·卡德罗夫19日称自己的一辆特斯拉赛博皮卡被马斯克远程锁定无法使用。
消息一出,让不少人意识到,看似方便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绝对使用权并不在自己手中,既然特斯拉官方能够远程控制车辆,那么就存在着车子被第三方通过网络控制的风险。
不久前的第二届“天网杯”网络安全大赛上,车圈网红周鸿祎重操旧业,组织360的团队在现场展示了对智能网联的汽车黑客攻击,直接指出目前车企的网络安全不堪一击,360的安全团队现场就发现了120多个漏洞,提出网络安全才是未来汽车需要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现场视频在网络上发布之后,迅速的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甚至有人已经为360规划好了产品名,叫“360汽车卫士”,将互联网的模式复制到新能源汽车上。
此次周鸿祎再次谈起汽车网络安全的问题,被不少人看做是360新的商业变革,外界更认为是周鸿祎有了流量后开始要为自家产品带货的节奏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周鸿祎所提到的问题正是目前智能网联汽车需要被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证汽车远程使用的安全性,整个汽车行业需要尽快制定行业标准乃至国标,来保护消费者的使用安全,让消费者可以放心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全球供应链的挑战
黎巴嫩BB机对讲机爆炸事件,除了让外界关注到智能网联汽车安全的问题上,全球供应链再一次迎来考验。
作为全球电子产品加工的台湾和日本受到了严重的怀疑,甚至有舆论认为代工这些含有爆炸物设备的加工厂是共犯。
这样的质疑,对20世纪(参数丨图片)下半叶以来形成的全球供应链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各国消费者开始对全球供应链下生产的电子设备产生了质疑,特别是有人提到,特朗普在和马斯克直播时使用中国产的充电宝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这些消息被强制关联起来,一下造成了严重恐慌,特别是对电池安全再度产生了质疑。
关于电池安全,近些年来随着新能源车企的不断内卷,好不容易的塑造了一个安全可靠的观念,针刺试验,托底测试,让动力电池摆脱了危险的标签。
如今,几毫克的爆炸物,让电池安全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更让辛苦建立起来的全球供应链市场面临分崩离析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国,同时也是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2023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1202.6GWh,其中中国企业的出货量占据了73.8%的市场份额。
如今这超800 GWh的锂电池也成为了西方一些媒体怀疑的焦点,认为这是东方世界带来新的恐怖,并以此延伸到国家安全的层面上。
特别是一直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关上大门的美国市场,再度有了施展的空间。
9月20日,路透社发文称美国能源部周五宣布,计划向14个州的25个电池制造业项目拨款30亿美元,推动美国制造,并且指出,这些项目还将获得美国电动车税收抵免的福利。
从获得补助的企业来看,除了一家企业与SK有关联外,剩下的企业都是美国本土的电池产业供应商,这份补贴是完全倾向美国企业,将中日韩企业几乎排除在外。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借题发挥的能力,也从而加剧了日益脆弱的国际供应链体系,让历经多年形成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面临着割裂的局面。
可以说,如今国内外都在借黎巴嫩问题塑造着安全的恐慌,东西方世界再度进入了一个相互质疑猜测的时代,让造福消费者的全球生产、全球制造变成了全球恐慌,特别是对像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产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就在本月18日,一向低调的宁德时代创始人兼CEO曾毓群罕见地接受了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CEO尼古拉·坦根访谈,谈及宁德时代在锂电池技术方面的领先,并回应了“欧洲为何难以量产好电池”的观点,力图让欧洲人民和企业放心,显然这次访谈在本次事件后也会受到影响。
一面是自主品牌快速崛起并开始逐渐迈向全球大舞台,一面是美西方国家闭关锁国,人为制造恐怖危机再一次将世界分割为孤岛,可以说中国汽车产业在这条依靠电动化、智能化弯道超车的大路上,挑战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