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违规几乎不罚 汽机车族鸣不平
改善交通环境,行人与车辆应该都要守规矩。 (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交通环境恶劣,被外媒形容是「行人地狱」登上国际版面,让国人感到脸上无光,多数人将矛头指向台湾驾驶的习惯太差,交通部与警政署也修法与加强执法。但改善交通环境是行人与车辆都要守规矩,政府却只专注于车辆管理,这次警政署端出行穿线上执法原则,引发铺天盖地反弹,凸显出汽机车族群强烈的被剥夺感。
政府专注于车辆管理,为何引来不满?同样不遵守规定,行人几乎不会被警察拦下处罚,就算是闯红灯,依规定仅罚500元,但汽车罚款2700元起跳;低头族滑手机过马路、不注意路况进而影响交通,目前无法可罚,而汽车驾驶一旦被抓到滑手机,就算只是看个导航,都可能被开罚3000元。
有人说,开车造成的伤亡更大,因此要负更高的责任,这点并没有错,但人、车不成比例的罚款,已让汽机车族群再也按耐不住火气。
尤其警察极少取缔行人违规,助长了部分民众的错误观念,以为就到处都是行人最大,低头滑手机、慢步过马路、不注意路况成为日常习惯,驾驶人遇到他们一不小心就要被罚6000元,心理不平衡,是昨日舆论炸锅的主因。
曾有美国研究机构调查,走路时收发讯息的行人,过马路时违反交通规则的机率提高4倍,穿越路口的时间也比一般人多出18%。2014、2015年都有立委推动修法,低头族过马路时妨碍车辆通行应处以300元罚款,可惜后续未获重视。
交通部很清楚,改善交通环境要分别从「人」、「车」、「路」着手,但过去提到的「人」,止于驾照考试改革、加强驾驶观念,未来也应加强宣导行人守法的责任。一昧把压力施加于驾驶人身上,无助于建立互相礼让的交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