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扩优提质 多措并举满足群众“上好学”期待 | 教育新篇章
开栏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北京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扩优提质,以提升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为工作重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五育并举,优化资源布局,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即日起,本报推出专栏报道,通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内容,呈现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多方挖潜
全市新增优质学位超4万个
从城区到郊区,孩子们幸福的笑脸、老百姓满意的赞许,是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北京市持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增加优质学位供给,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老百姓上好学的教育需求。
今年,东城区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增加5000个中学学位;西城区挖潜扩充中小学学位1万个;朝阳区新增4560个中小学学位;海淀区多途径扩大中小学学位供给,新增至少8000个学位;丰台区通过新建校新增学位近1万个;大兴区新建三所学校,增加1440个学位;昌平区新增5100个中小学学位……根据各区公布的消息,2024年北京市新增学位超过4万个。
2024年,北京市又有一批新学校加紧建设。西城区将新建3所学校。其中,陶然亭、白纸坊学区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正在建设中,广外学区新建的荣丰中学、北京育才学校新建校区两个项目也已经开工。这三所学校预计都将在2025年建成投用。
石景山的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西黄村校区已经建成,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此外,该区衙门口配套小学、首钢东南区配套学校、北京市第九中学分校新建综合楼工程也在加紧建设中。近日新批复的衙门口配套中学项目也将在年底前开工,该项目完工后将建成一所规模为42个班的完全中学。
今年,通州区加速推动“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实现玉桥小学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文旅区中小学、潞苑中学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物资学院中小学新建项目前期工作;位于大兴区的北京第四实验学校东区主体结构已经封顶,西区已经在开工建设中;昌平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天通苑校区二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等学校都将在今年投入使用……
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到2025年,北京将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将新增学位16万个,届时市民将可享有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
城乡学校“手拉手”
奔向教育“共同富裕”
此前,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教育集团举办第四届“小麦开镰”暨生活实践项目式学习活动。学校携手市、区两级城乡联盟学校,组织五百余名学生走进小麦“试验田”,以项目化合作方式,体验收麦子、运麦子、敲麦子、筛麦子等收割麦子的劳动过程,并现场创办“大集市”,开展义卖服务。当天,光明小学教育集团还为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实践基地揭牌,为城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和研学服务,标志着乡村校在“手拉手”合作中贡献的又一硕果。
据了解,主城区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项目是北京市教委城乡义务教育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2023年10月,北京市教委在昌平区小汤山中学召开全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工作现场会。按照《北京市统筹主城区与乡镇义务教育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工作方案》,365对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同时,统筹考虑支持通州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及回天行动计划有关安排,将通州区及回天地区全部义务教育学校纳入结对帮扶范围。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北京市城乡义务教育的协同发展已经由“精准扶贫”阶段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手拉手”合作将着力发挥城乡要素整合的倍增效应,探索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走出城乡义务教育“共同富裕”的新路径,促进结对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转变供给方式
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5%
近日,北京市部分区在集团化办学上又有了新动作。记者在7月7日通州区举办的2023-2024学年教育工作会上获悉,通州区新增一批集团化办学学校,新成立通州区南部教育发展集群,区域教育集团化再扩容,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0%。
2024年5月,海淀又有2所学校加盟教育集团,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加盟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北京教育学院附属海淀实验小学加盟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目前,海淀区共成立了43个教育集团,公办中小学纳入教育集团的学校共157所,占公办学校比例的98.7%。
近些年,北京市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教育服务供给由单体学校向教育集团、学区供给转变。北京市自探索集团化办学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北京市目前拥有中小学教育集团220个,全市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75%,学区制管理覆盖了90%的中小学,乡镇义务教育学校100%得到“手拉手”帮扶。
今年,北京市还启动了“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路径和督导评估实践研究项目”,组建“市—区—集团”三级联动研究队伍,梳理凝练集团化办学的有效实施路径,挖掘典型经验,为中小学教育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描绘“成长路线图”。
北京教科院基教所所长李卫东介绍,研究项目将全面了解全市集团化办学的覆盖、分布、类型等基本情况;梳理、发掘集团化办学在管理创新、全要素流动、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区域和集团典型案例、创新举措,为全市中小学教育集团提供发展借鉴和实践指导,引领集团化办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家校社协同
共育身心健康优秀人才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开辟协同育人新赛道,家校社协同育人有了首都经验。今年6月18日,首都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揭牌成立,35名专家学者受聘成为首批指导专家,构建首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体系进入发展新阶段。
“好老师进社区”活动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品牌活动,家长和老师们通过工作坊式的交流,众筹育儿策略,共谋教育发展。“在工作坊中,家长也和学生们一样,每人有一张学习单。”中关村三小语文教师胡阳说。在北京,众多中小学都有类似中关村三小这样的举措,推动了家校社共育不断发展。此外,北京中小学还通过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开展父母课堂、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拉近校家、师生距离。目前,全市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普及率达100%。
社会即课堂,学习即生活。自2008年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来,市、区、校三级携手前行,千余家社会资源单位志愿加盟,受益学生达260余万人次。今年,东城区教委还在9个街道办事处成立东城区教育系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师工作室分中心,为广大家长提供“家门口的家教指导服务”。
“社会对孩子培养的职责在于实现对他们‘无线’与‘无限’的教育、培养与接纳,也正是因为有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才能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撑与保障。”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闫岩说。
北京市还统筹教育、妇联等多部门,充分发挥市家庭工作联席会作用,相继出台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等系列政策文件,推进家庭教育地方立法,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提供引领和保障。截至目前,已建立家校社共育咨询室120个,推动形成了学有良教、家有良方、社有良策的融合发展模式。
文字:李继君 张晓震 赵艳国
赵翩翩 韩冲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郝彬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