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年内启动4.0规划

原标题:本市首批对外开放的7个科技设施平台累计支持研究课题千余项

自动驾驶示范区年内启动4.0规划

“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昨天(30日)召开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17年以来,北京在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中连续蝉联全球榜首。近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一直保持在6%以上,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比重16%左右,接近创新先进国家水平。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通过聚焦前沿基础研究、建设好国家实验室及科研平台、打造“大国重器”等措施不断提高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并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目前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有77家,约占全国总数的28%。北京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布局建设了9家新型研发机构,涌现出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智能脑机接口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了27个创新联合体,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依托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37个重大设施平台,20个已经进入科研状态。

北青报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怀柔科学城的“大国重器”中,首批对外开放的7个科技设施平台累计服务用户330余家,支持研究课题千余项。

为了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转化落地,北京首创了赋权条款,让科研人员拥有更多成果转化自主权,并享受相关收益,同时推进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等一系列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北京市政府设立了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8支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带动社会资金形成耐心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目前已投资43个项目,投入金额44.21亿元。在基金支持下,一批科技型企业绽放出创新的活力,比如生数科技发布了视频大模型Vidu,这是继OpenAI发布Sora大模型以来,全球第二也是国内第一的优质视频大模型。

在创新创业活跃的海淀区,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工作,挖掘、培育、落地一批优质颠覆性创新项目。区内已有各类创业孵化机构180余家,孵化面积200余万平方米。同时补齐实验室成果向产业转化推进的短板,强化成果转化的资本支撑,目前已完成中关村科学城成长基金首期50亿元投资,今年又发起成立50亿元成长基金二期,投资前沿技术企业和创新项目,预计撬动社会资本200亿元,通过多元资本组合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北京还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医药健康领域,前瞻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AI医疗等技术路线,2023年医药健康产业规模接近9800亿元,为迈向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定基础。在人工智能领域着力打造全栈国产化技术创新体系,相关企业超过2200家,占全国总数的近四成;备案上线大模型82款,约占全国的45%,数量全国第一;核心产值突破2680亿元。北京还发布了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围绕未来信息等6大领域,布局了6G通信、合成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新领域新赛道。目前全市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业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集成电路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以北京经开区为例,集成电路产业上半年双“1+1”工程加快推进,中芯京城、长鑫集电产能提升一倍以上,装备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全产业链产值实现428亿元,同比增长48.5%。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方面,区内已集聚相关领域企业120余家,即将实现600平方公里范围全覆盖,年内将启动4.0阶段任务规划,加快自动驾驶商业化及产业化发展,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不断验证推广。

(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