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士科争议 詹为元轰柯文哲:变相让北市府损失近150亿

国民党台北市议员詹为元2日表示,北士科T16、T17、T18三块加起来平均约落在300亿元左右,但最后拆分成三块后,总和仅126亿元,等于是柯文哲变相让北市府损失了近150亿元。(本报资料照片)

北士科T17、18地上权招标争议,北检将民众党主席、台北市前市长柯文哲列为他字案被告,引发各界议论。对此国民党台北市议员詹为元2日指出,检视各家投资者评估北士科之投资金额,T16、T17、T18三块加起来平均约落在300亿元左右,但最后金仁宝集团标到的T16为81.9亿元,新光集团的T17、T18这两块地加起来才44亿元,三块总和仅126亿元,等于是柯文哲变相让北市府损失了近150亿元。

詹为元指出,根据柯文哲市府之前探询潜在厂商的会议纪录中,包括中华工程、新光人寿保险、元大建设开发、国巨、康舒科技等十四家公司厂商接洽投标事宜,其中不乏有公司还开过两次会议,足见感兴趣的投标公司不只新光一家。

而检视各家投资者评估北士科之投资金额,T16、T17、T18三块加起来平均约落在300亿元左右,元利建设与新光医院甚至估计要到400亿元,结果最后柯市府决议三块地拆开招标。

詹为元说,以此降低投资成本来增强厂商意愿尚能理解,但问题是金仁宝集团标到的T16为81.9亿元,新光集团的T17、T18这两块地加起来才44亿元,三块总和仅126亿元,与原本厂商评估的300~400亿元相差十万八千里,连一半都不到,变相损失了近150亿元。

詹为元强调,柯文哲市长号称最有财政纪律,但是这些无法呈现在预算书与决算书上损失的数字,这消失的150亿元,台北市民就自认倒楣摸摸鼻子吞下去?如果所有标案最后得标金额都与厂商估计相差一半以上,那到底是市府底标设定出了严重问题,还是中间的价差跑去了哪里?又如果厂商都知道可以用市价的一半来标到,那会不会投标的厂商就不只有新光集团一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