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辛文化:叩响文明的大门

几块表面粗砺、形态原始的陶片解锁了一段齐鲁大地上

距今六七千年的古老文化。

栾丰实(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教授):这种纹饰在中国新石器文化里边,只有北辛有。

北辛文化距今为7000年至6000年左右,前后延续了约一千年,是大汶口文化的直接源头。

这件被精心保护的陶鼎是滕州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被称为陶盖鼎。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盖鼎,它的盖子堪称完美。陶盖鼎的美观、实用,使烹饪效率极大提高,由此也悄然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堪称是七千多年前的一次厨房革命。

胡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滕州北辛遗址发现者之一):有盖,它是水蒸气煮东西,它顶到上头又回旋下去,促使这个食物更容易快而熟。所以它都非常实用的。这是人们生活当中积累的经验。

北辛文化时期的陶器,不仅有鼎这种最具代表性的炊煮器,而且还有一整套器物组合,以鼎、釜、钵和小口双耳罐四类最为典型。这些不同类型的陶器,既用于日常蒸煮食物、盛饭、喝水,也用来祭祀祖先。

方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院长、教授):我们说如果追溯中国礼制的起源,要追溯到北辛文化。

北辛文遗址出土的石铲上,大多留下了清晰的使用痕迹,其入土深度在7厘米左右,刃部还有与碎石块摩擦,甚至是崩损的痕迹。能在土中下翻如此深度,从一个侧面证实,北辛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锄耕农业阶段。

靳桂云(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教授):我觉得农业在北辛这个阶段就是已经真正地开始了。

这枚发现于烟台白石村遗址的骨针,着实令人惊叹。它的长度为3厘米,直径0.1厘米,针孔仅有0.05厘米,完全可与今天缝纫用的钢针相媲美。

距今七千多年前,北辛人已经开始生活在具有一定防御功能的设施里边,仿佛是最初的“村落”,与曾经游散性的团体产生了根本的不同,这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进步。他们正在迈向更大的聚落,直到城的出现。

那是被考古学家称为“北辛”的时代,那是先民们披荆斩棘、生生不息的岁月。

陈星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经过这样的阶段,我们才能走到大汶口这个阶段,才能走到龙山这个阶段。

跨越千年的北辛文化,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聚起文明勃发的能量,终于叩响了文明的大门。接续发展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在满天星斗、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星河中,竞相绽放出璀璨夺目的文明之光。

岱青海蓝,礼出东方!

撰稿:胡媛

摄像:黄大科

剪辑:张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