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报废的试验车却被低价售出,这条黑产链被截断
试验车是指在汽车具体车型试制阶段,用于对车辆各种性能进行最大限度测试的车。试验结束后,试验车本应作报废处理。然而,部分试验车却被拼装修整后上牌,以低价“库存车”的名义销售。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检察院从个案办理入手,就企业管理问题向某汽车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堵塞汽车公司监管漏洞。该检察建议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检察机关优秀社会治理检察建议。
什么情况?4S店买车上不了牌
2019年10月,郭先生在重庆一家4S店购买了一辆车,但在上牌照时被告知,该车辆信息已在河南安阳注册登记。郭先生报警后,安阳警方经侦查查明,冒用郭先生车辆信息上牌的车辆在户某名下,而户某是通过张某购买的车辆。经查,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张某等3人合伙购买90辆本应进行销毁处理的试验车,伙同段某等6人在安阳市北关区等地对试验车进行拼装修整,并以“库存车”名义对外销售。
2020年5月,公安机关将张某等人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移送北关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引导公安机关查明张某等人转款情况、联系记录等,自下而上层层核实,最终追踪到车辆来自某物资公司。
从2017年起,某汽车公司每年将约1000辆试验车交由某物资公司拆解销毁,某物资公司经营者陆某为牟取暴利,指使员工制作虚假销毁档案,并将试验车对外销售。其中,90辆试验车经多人转卖后,被张某等人购买。
“从最上游的某物资公司经营者陆某到最下游的拼装修整人员张某,形成了一条非法买卖试验车的黑色产业链。”北关区检察院承办检察官高艳介绍,2020年11月至2023年9月,检察机关陆续对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提起公诉。法院于2022年6月至2023年11月依法判处1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二年九个月不等。
检察建议堵塞监管漏洞
本应进行销毁处理的试验车,如何能够获取车辆身份信息,注册登记上牌?这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办案过程中,这些疑问一直萦绕在承办检察官的心头。
承办检察官通过向某汽车公司发函调查、与主管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的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向公安部车辆注册登记系统研发单位及工信部咨询等方式,对试验车流入市场涉及的监管环节进行深入调研,全面了解试验车报废拆解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终于找到了试验车流入市场的管理漏洞。
“之所以会形成非法买卖试验车黑色产业链,源头在于某汽车公司存在监管漏洞。”高艳介绍,试验车交由某物资公司拆解销毁时,某汽车公司应当派监销人员到现场,监督物资公司拆解销毁试验车,并审核销毁档案。然而,由于汽车公司工作人员没有履行岗位职责,现场监销规定形同虚设。物资公司经营者陆某不但没有销毁试验车,反而将试验车对外销售。
“购买试验车后,张某可以完成物理拼装。然而,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号这些车辆信息从哪里来?”对此,高艳解释说,这其中暴露出某汽车公司在车辆信息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该公司员工李某将工作中接触到的车辆识别代号记录后带出公司,并在明知下家会将车辆识别代号用于拼装试验车的情况下予以出售。前述案件中,郭先生购买的商品车车辆信息就是被李某售出,并用于涉案试验车上牌的。
发现某汽车公司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监管、内部人员管理、车辆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后,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2023年10月,北关区检察院就企业管理问题依法向该汽车公司制发检察建议并现场送达。
企业治理推动行业规范
收到检察建议后,某汽车公司书面回复“认可全部问题,采纳全部建议”,并逐项进行整改落实:将某物资公司拉入“黑名单”,同时引入拆解销毁服务商竞争机制,提高试验车拆解销毁技术标准40余项,加强对服务商的监管;对员工进行全员培训,压实岗位责任,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严肃监督问责;申请车辆信息预查试验点,建立预查验机制,堵塞与公安机关车辆信息共享漏洞。
整改完毕后,北关区检察院还邀请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开展检察建议“回头看”活动,对某汽车公司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实地回访。
“按照‘办理一个案件、治理一类问题、规范一个行业’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一体推进,在推动试验车问题治理上继续探索。”北关区检察院检察长夏青钢介绍,该院积极构建“试验车非法流入市场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调取的汽车企业生产的试验车车辆信息清单与车辆管理所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车辆信息进行碰撞比对,筛选出试验车上牌线索25条,移交16个省、市进行核查。截至目前,已查明拼装修整完毕的整车和已登记上牌的试验车共计29辆,已查实销售金额达600余万元。
“我们持续推进试验车回收拆解领域行业治理,目前,河南省汽车行业协会出台了《试验车报废拆解规范公约》,已有20余家规模以上汽车生产企业加入公约。该公约的出台,将有效推动试验车流入市场问题源头治理。”安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陈敏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作者:刘立新 郑茜 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