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 国产化搞垮产业
(图/本报系资料照)
审计部审查显示,经济部以超出市价9千亿元购买风电,搭配自制率的要求,期待创造1.2兆产值、建立本土产业链的目标已经失败。10个风场中,目前只有1个达标,审计部批评经济部过于消极。其实,问题在于经济部过于「积极」而非「消极」,若经济部继续对世贸组织(WTO)的禁令视而不见,继续「积极」干预、坚持「自制率」而不悟,那么被扶持的本土供应链厂商也只能继续吸国人的血汗钱,无法在国际竞争。
经济部亟欲建立本土供应链的用心值得肯定,但经济目标要用经济手段达成,用行政或政治手段的结果必会造成扭曲或诈欺,以往的案例血迹斑斑,从过去的裕隆汽车、国产家电,到高端的新冠疫苗,都是见证,现在又加上风电设备和进口零件组装的汽车。强制规定本土自制率就是强迫厂商必须用高于国际的价格,使用品质不如进口的零组件,造成产品品质不如进口品,但价格却高于进口品,最后国内产业还是没有国际竞争力。
要求自制率不仅会造成生产和消费扭曲,政策性打击进口更会被WTO认定为妨碍自由贸易。在1995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后,WTO就禁止成员使用自制率。但我国政府却视而不见,一直等到得标的欧洲风电厂商在WTO提出控告,才表示要检讨自制率政策并考虑开放,这不是拿国家信誉和消费者福利开玩笑吗?9千亿元的无谓巨额损失,请问,政府都不需要有人负责吗?
若不用自制率要求,有其他政策工具可以辅导产业发展吗?其实是有的,可用经济诱因。例如,对供应链厂商补贴研发,或由工研院协助研发,或提供其他更一般性的鼓励做法,让本国供应商获得竞争优势,以更低成本或更高品质打入外商供应链。
其实在台经营的外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自然会主动寻找品质和价格合适的本国供应链厂商,逐渐提高本地自制率。至于能否发展本国品牌,还需其他条件,是另外一回事;台湾并非一定要发展风电的本国品牌,就像资通讯电子业一样。
韩国发展医药产业按部就班,在新冠疫情时只争取为辉瑞代工,目前已成为多家国际大厂的亚洲代工中心。三星制药为辉瑞代工的合约1年就超过10亿美元,将企图走捷径、想一步到位的台湾远抛于后,但民进党政府却似乎还没学到教训。
从风电、汽车、疫苗等产业发展政策来看,在在都显示政府财经部门的领导阶层已出现断层,缺乏具学习经验、察纳雅言的首长。若继续闭门造车、独断独行,一旦半导体业被美日欧赶上,台湾经济的未来何在,实在令人担心。(作者为华梵大学特聘教授、中华货币金融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