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行事 巨大付出惨痛代价

巨大要求供应商延长票期,让自行车产业风暴提前引爆。(本报资料照片)

巨大无预警砍单延票,股价重掼跌停,单日市值蒸发70亿元。一家营收、获利及现金流都没问题的龙头企业,面对库存飙高与升息下的资金压力,选择直接转嫁给供应商,却仅以「一纸信函」通知,如此地便宜行事,看不到共体时艰的诚意,终究付出惨痛代价。

翻开巨大最新财报,前三季每股纯益达15.01元,已逼近去年全年,截至第3季底手上现金及约当现金仍有132.2亿元,创历史新高,且才刚完成现增与公司债募集67亿元,财务状况完全没有问题,引起风暴的关键是「态度」。

平心而论,以巨大的产业龙头地位,有足够的议价能力,不管是对供应商,甚至对海运业者都是如此,加上满手现金,丝毫没有道理要求延后支付供应商货款,仅是面对库存,想多留点现金在手上的私心,这无可厚非。

毕竟在升息循环下,资金成本垫高,当客户延后票期,巨大多垫一天钱,利息就侵蚀获利,转嫁给供应商成为最简单作法,但巨大却忘了,当巨大对资金压力都如此敏感,体质较弱的供应商,难道会没有感觉吗?

或许是龙头当久了,也或许是对资金成本锱铢必较,算得太精,也忘记该与供应商共体时艰,而是直接以一纸公文「昭告天下」,就要供应商「认了」,这几乎是予取予求,如此粗糙作法,供应商当然吞不下去,于是一封内部信函就此传出,引爆海啸级危机。

对所有供应商来说,以巨大的出货量,很难有人不埋单,风光的时候,大家也就认了,如今面临逆风,巨大却单方面要供应链帮忙分担风险,不能说绝情,但的确缺乏同理心,终究擦枪走火,因小失大,酿成巨额商誉损失。

对巨大来说,除了面对库存危机,更该检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那种「我说了算」,或者以上对下,「一纸信函」就认定供应链非得同意的霸道态度,都要适度修正,这堂「烧掉70亿元市值」的课,痛得才有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