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知识产权成企业发展软肋

疫情影响和“新四化”推动,全球汽车产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新时期,发达国家更是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抢占新一轮制高点汽车行业典型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也是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频发的行业领域。这也意味着,知识产权将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

在日前召开的2020中国汽车知识产权年会上,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了“2020汽车专利创新指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排名前十的自主车企累计有效专利量为49200件,同比增长2%;发明专利占比达到36%,同比增长5%;专利平均分为0.43,同比增长10%。这些数据说明,我国自主车企的专利创新质量在稳步提升,专利保护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不过,如果和外资车企在中国的专利情况相比,就能明显看出我国车企的差距还很大,特别是在专利质量上亟需提升。

自主品牌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打造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应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在这方面,我国部分自主车企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并收到成效,比如吉利、北汽、奇瑞等。以吉利为例,其掌门人李书福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把握行业发展态势、赢得未来,因此在创业伊始就走上了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的道路,如今吉利的知识产权质量在中国车企中名列前茅,有效助推企业发展。不过,还有很多中国汽车企业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因而引发了不少纠纷,影响了发展。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车企还需向华为学习。数据显示,目前华为累计的全球授权专利已超过8.7万件,这正是华为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不仅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保护自身发展的有力武器,让企业能走得更稳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再加上汽车“新四化”的发展、技术迭代加速,汽车行业更需要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近些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行业内发生的知识产权诉讼案例不少。值得注意的是,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有效专利中,平台技术、控制执行、通信车联网、智能感知及人机交互等重点布局领域,并不是由车企占主导,而是由通信企业和科技公司占据上风。在通信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知识产权领域出现了诸多新标准和新规则传统车企不得不为新技术支付高额使用费。对此,车企也应在前期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企业争取权益

中国汽车行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从注重知识产权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以下三点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第一,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很高的长期投入,企业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例如,华为的研发人员占全球员工总数一半,并且保证每年有超过10%以上的销售收入作为研发投入,近10年的研发投入总额已超过750亿美元。作为自主车企的佼佼者,吉利近10年来的研发投入总额超过1000多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

第二,知识产权工作要和研发工作深度融合。设计研发和知识产权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属性,一般而言,从事研发与知识产权的应当是同一主体。不过在实践当中,很多企业由不同人员负责这两项工作,导致有些研发人员对知识产权不太重视。因此,要深入一线,强化研发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共同参与知识产权的产出和保护工作。

第三,要依法合规开展知识产权工作。依法合规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创新的知识产权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必须依法合规、诚实守信。企业不仅要高度重视自身在研发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产出与保护,更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赵琼 《 中国汽车报 》(2020-11-23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