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黄金坑」迷雾,硬科技「破壁」崛起

巴菲特也是ETF产品的忠实拥趸,“我会选择标准普尔500ETF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懂财帝出品 ·作者|逸凡

今年以来,消费反弹和经济复苏成为中国经济的热门关键词,但资本市场的行情却有些令人沮丧。

前段时间,A股再次来到3000点以下的“黄金坑”,让投资者捉摸不透。

但随后,A股上演了绝地反击的故事,不但收复3000点高地,更是在10月底两市成交额又突破万亿,总算让投资者暂时走出情绪低谷。

而在风云涌动的资本市场,硬科技所泛起的涟漪日益强大。

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爆人工智能产业,以硬科技代表的纳斯达克100指数成为2023年来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

这股热潮传到国内,激活了科创板的投资活力,市场资金持续加仓相关板块。

数据显示,2023年三季度末,科创板融资余额为868.28亿元,较年初增长217.18亿元。

全球正在进入“硬科技”较量时代的拐点,硬科技或将是下一个万亿级机会。

01|科创指引未来

人工智能奇点已至,这轮科技产业的革命可能像20年前的互联网,或者像10年前的移动互联网一样,是一个非常长期和巨大的产业浪潮。

放眼全球,2023年以来,纳斯达克上涨了超过40%。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如此傲人的涨幅主要靠七只科技公司股票拉动,这7个公司分别是苹果、Alphabet、微软、亚马逊、Meta、特斯拉和英伟达,它们也被市场称为美股“瑰丽七巨头”。

高盛近日发布的《2024年美国股市展望》显示,这7只股票的市值占到了标准普尔500指数总市值的29%,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大比例。

尤其是这三年以来大放光彩的英伟达和特斯拉。其中,为人工智能提供芯片的英伟达涨幅超过2倍多,市值突破1.2万亿美元。

这七只股票总市值超过11万亿美元,占到纳斯达克100指数的60%。七只大科技股贡献了纳指超80%的涨幅,其中仅英伟达就贡献超过20%。

以投资消费股出名的“股神”巴菲特也在连连买入科技股,其持仓苹果净值占比超40%,此后闪电买卖硬科技巨头台积电。

整个世界的进步由科技驱动,巴菲特也不得不持续研究并重仓科技股。

曾几何时,一提到数字化或信息技术,大家往往想到的是偏软件类的产品,而目前最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运行和迭代都依赖以硬件为基础的算力,半导体芯片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石。

近年来,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硬科技,突出重围,在世界商战赢得一席之地,华为、大疆、比亚迪等公司均凭借创新站在了行业之巅。

从技术路线来看,科创100的行业布局恰好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核心领域,将是未来推动国产替代的主力军。

从申万一级行业来看,科创100前五大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计算机,具备鲜明的新经济特征。

向硬科技倾斜资源的信号频频发起,给中国产业创造了一个新的漫长风口。

2021年1月31日,“硬科技”概念被首次写入中办、国办文件,上升为国家话语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提及要增强科创板的“硬科技”特色。

政策的利好传导至资本市场,尽管行情震荡,科创板依然回暖明显,公募基金的投资信心也在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持仓科创板的股票总市值和持股数量逐年攀升,截至2023年中报,目前已经持有541家科创板公司,持仓总市值逼近7千亿元。

11月9日,科创100ETF再发行,华夏等三家基金公司总计募集55亿元,其中科创100ETF华夏(588800)净认购金额38.95亿元,受到市场追捧。

华夏基金被市场公认为公募基金行业指数领域的“头部玩家”。国内首支中小盘ETF产品便是华夏于2006年发行的。而截至2023三季报,旗下被动权益产品规模突破3700亿元,连续18年稳居行业第一,也是境内唯一连续7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

旗舰产品华夏科创50ETF (588000)更是成为A股市场首只份额超千亿的权益ETF。

02|硬科技「破壁」

“硬科技”理念的提出者米磊说得最多的一个比喻是,假设中国经济是一棵大树,那么GDP是树上的果实,树干是制造业,树根则是硬科技。有粗壮的硬科技的根基,才能生出坚实的制造业的树干,才能有GDP的枝繁叶茂。

做硬科技投资需要想象力。投资者相信新生事物的爆发力。

作为科创板第一只、也是唯一中小盘风格指数,科创100选取科创50样本以外的100只市值中等流动性较好的股票为样本,成份股中超八成公司市值低于200亿元,侧重下沉的投资趋势。

科创100与科创50形成互补,前者是潜力股,后者偏龙头大盘成长风格。但在研发方面,科创100强度更高、科技属性更强,成长潜力显而易见。

数据显示,就研发投入强度分布而言,科创100中研发投入大于5%的成分股占57%,比例略高于科创50(54%),与其他主要宽基指数之间的差距较大。

与全部A股对比,科创100成分股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中位水平在11%左右,远高于全部A股4%左右的水平。

中小型科技企业往往更愿意押注技术创新,以实现弯道超车,改变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纳斯达克最初几乎就是为硅谷的一批中小科技公司而生,诸多潜力股在纳斯达克的摇篮中茁壮成长,孕育出微软、苹果、特斯拉等一大批全球科技巨头,让美国掌控了信息革命的最大话语权,重塑了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在A股市场中,最大增量也来自于硬科技为首的创新类资源,一些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技术正在相关领域推动实现进口替代。

硬科技因为本身壁垒高、周期长,一旦突围,实现规模量产,就很难被复制和模仿,将形成全新供给,重构经济格局,有很多都是长坡厚雪的领域。

由鲜有问津到争相追捧,现在几乎所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都对外宣告投资硬科技。

新诞生的科创100ETF华夏(588800)进一步丰富了科创板,也给参与企业提供更多新的市场机会。

马太效应在ETF市场同样上演,强者恒强的格局已经形成,布局最早、深耕最久的华夏基金在赛道的地位难以撼动。

在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爆发的当下,ETE市场的玩家已不再以投资机构为主,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涌入。

多组数据指出了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个人直接购买场内ETF的份额占比,从2014年上半年的17%提升到了2022年年末的37%。

另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机构持有规模为5860.26亿元,而个人持有ETF规模为5739亿元,几乎与机构持仓持平。

巴菲特也是ETF产品的忠实拥趸,“我会选择标准普尔500ETF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这句话被个人投资者奉为经典。

人工智能奇点已至,硬科技制造的机会,在未来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将推动产业的巨大变革。

硬科技崛起又离不开金融支撑,金融与科技的螺旋互促,才有可能让更多中小企业的科技梦想成为实实在在的产品。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