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兰森“截胡”成功!可惜这次“太空游”只是一次“迷你游” | 沸腾
太空游有多种形式和定义,所有参与太空探索和旅游的国家、机构和人员都有机会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并制定游戏规则。
▲ 英国亿万富翁布兰森进入太空画面曝光,同行者舱内欢呼翻跟头 。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文 | 张田勘
全球首富贝索斯刚刚宣布7月20日将实施太空旅游后,另一位富翁——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就“抢跑”了。
71岁的他与另外5名人员(包括2名驾驶员和3名乘客)于北京时间7月11日22点40分首次乘坐自家公司(维珍银河)的太空船飞到太空边缘,于北京时间23点44分左右安全返回地面。
尽管这趟太空游只有短短的一个多小时,但并不妨碍布兰森成为此种亚太空形式的太空游第一人。
而且,这种“抢跑”似乎并不违规,也不会像在运动场上抢跑会被罚下,只不过是人类探索和实现太空游的另一种形式。看起来,这种形式的太空游似乎容易让更多的人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或夙愿。
布兰森的“太空游”并非真正太空游
离地面100千米以上才真正算是太空。从真正意义上看,布兰森的“太空游”并非太空游,而是亚轨道太空旅游,或太空边缘游,因为这种形式的太空游并没有突破卡门线(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
这次维珍银河公司研制的“太空船二号”亚轨道飞行器是由母机“白骑士二号”带至1.4千米高空投放,随后“太空船二号”启动火箭发动机,飞升到距地面约86千米的高空。
但是,如果按美国宇航局的标准,只要超过83.6千米就算是进入太空,越过这一高度的驾驶者和乘客都可以称为宇航员。
不过,从科学角度理解,太空游有多种形式和定义,而且所有参与太空探索和旅游的国家、机构和人员都有机会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并制定游戏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布兰森的“抢跑”可以理解。
太空旅游的姿势其实有很多
事实上,从已有的探索成果和现象来看,人们理解的太空游是由火箭助推太空飞船到达近地轨道后环绕地球飞行的遨游。
而近地轨道是指离地面200千米至2000千米高的轨道(2000千米至20000千米高的轨道为中轨道,20000千米以上的轨道为高轨道)。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就是在距离地球表面319.6千米至346.9千米的轨道上飞行。
2001年,美国富翁丹尼斯·蒂托花费2000万美元搭乘俄罗斯的联盟飞船,由Soyuz火箭发射升空,到达国际空间站,并在空间站游玩了8天,成为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此后又有7人花费2000万美元到3500万美元实现了太空游。
显然,这是正版的太空游,也是人们认同的传统上的太空游。现在,马斯克想要打造的也是这种太空游。
此外,从时间、轨道、高度等方面看,布兰森和贝索斯等人现在进行的亚轨道太空游只能算是袖珍型或迷你型太空游。这是因为飞行器载人是在亚轨道飞行。亚轨道一般是指距地面20千米至100千米的空域。
这个空间区域既不属于飞机的航空范畴,也不属于航天飞机的航天范畴。亚轨道飞行与轨道飞行的最大区别是,亚轨道不能环绕地球一周。
因为,飞行器的发射初速度达不到环绕地球所必须的第一宇宙速度,飞行器在到达最高点之后高度就会一直下降,并回落地面。
▲对于这次太空之旅,布兰森说,“这一天,我已经等了17年”。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迷你太空游或将迎来爆发
尽管不如环绕地球的真正意义上的太空游,但是迷你型太空游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费用相对较低,据称只需25万美元;
二是时间短,到达太空边缘并返回地面只有一两个小时;
三是升空方式不同,迷你型是由航天飞机带飞载人飞行器,再由后者点火自身的小型火箭上升到太空边缘,消耗燃料更少,更节能;
四是技术要求更低,飞行器准备周期较短。如果调度得当,可以实现几天一次或一天一次飞行;
五是有更多的人身体条件可以适应,乘客体验更佳,因此会有更多的人参与。
所有想上太空的人都必须经过训练,除了要适应太空的微重力(失重)环境外,还要经受巨大的重力加速度,乘客要承受自己身体5倍重的重力;而亚太空旅游,乘客经受重力加速度的时间和在太空经历的微重力环境时间大大缩短,甚至就像乘坐飞机一样。
本质上看,亚太空旅游是人类体验太空的一种短时和简单版本,国际上不少航空航天机构都看中了这一发展领域,因为既可以扩大提升消费,还能快速大量“吸金”。因此,布兰森才要抢在贝索斯之前实现迷你版的太空旅游。
而且,迷你型的亚太空旅游比环绕地球的近地轨道的太空旅游更安全、更适合普通人。在返回地球时,亚轨道飞行只需要自由落体,然后凭借滑翔或者降落伞都可以平安落地,或像飞机一样着陆。但显然,环绕地球的太空旅游看到的空间景色更多、更全,在太空的体验更复杂、时间更长。
可以看到,太空旅游在国际上已成为一个热门竞争的行业,未来会向着大众化、平民化、项目多样化发展,及早在这一领域布局和行动的国家、机构等都在抢滩登陆,维珍银河、蓝色起源和SpaceX的行动都说明了这一点,据称维珍银河现在已经有600多个订单。而且,根据早到早得的规矩,及早行动也能获得这一领域的更多地盘、规则制定和话语权。
尽管有实力的国家、机构、公司都在着眼于空间旅游,并且产生了激烈竞争,但是未来监管层面,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安全规则和法律法规,让这一行业在安全、有序和合规合法之下运营。
特约评论员|张田勘
编辑|李潇潇
实习生|耿心玥
校对|李立军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