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遭围堵 陆罕祭一篮子制裁

陆「一篮子」制裁,体现最近的国际政治形势:日本不时出现「日本有事,台湾有事」言论,而美欧正加强对中国电动车的提防和高关税。图为安徽省一家汽车机械制造厂。(新华社)

大陆商务部赶在520前夕出手,对台湾的聚甲醛(POM)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从去年4月以来,大陆在经贸领域多次对台发难,并采取「切香肠式」反制,以单一品项制裁公告,企图将对台湾的政治冲击最大化。值得注意的是,陆方这次把台湾与美欧日「一篮子」并列,较为罕见,反映了北京面对美欧日的围堵和挺台言行,用经贸手段表达不满。

检视近一年来大陆对台的经贸反制方式,包括发起贸易壁垒调查、中止ECFA部分产品关税减让,也有针对单一品项如聚碳酸酯、聚甲醛的反倾销调查。相较过去几次公告,多为单独针对台湾,此次则是将「欧盟、美国、台湾地区和日本」并列,这样的「一篮子」模式,恰体现最近的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美欧正加强对中国电动车的提防和高关税,日本不时出现「日本有事,台湾有事」言论,在最新的防卫白皮书中,更指中国是日本空前最大的战略挑战。

大陆每一次的制裁动作,都会在台湾引发政治效应,切香肠式逐次公告,可达到最大的宣传和政治效果。而台湾对大陆经贸长年享有高额顺差,许多产品也是台湾单向销往大陆,禁止大陆产品输台,过去在马政府时代,大陆姑且睁一眼闭一眼;但去年大陆一系列对台经贸反制动作,都在传达对台经贸让利,不再是理所当然。

面对大陆屡屡冷不防出招,台湾除了被动见招拆招,也可以化被动为主动。譬如大陆商务部今年1月明白指出,正针对台湾农渔、机械、汽车零组件、纺织等产品,研究中止关税减让。既然陆方已明确范围,政府应及早研拟因应方案,降低产业冲击。

此外,大陆商务部去年8月指控台湾禁止进口大陆产品的范围,呈现扩大趋势,从壁垒调查前的2455项升高到2509项,以此凸显两岸经贸不公。其实台湾也可积极回应此关切,在审慎评估后,从2509个项目中,挑选不会对台湾造成冲击的部分品项,斟酌对陆开放,这也会是向陆方释善意的一种方式。

中共机舰频繁扰台、穿越台海中线,时间久了「常态化」,民众或许会麻痹无感,但经贸领域的反制动作,却直接关乎产业生态,甚至个人饭碗,新上任的赖政府,有必要拿出更积极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