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禁忌!自己決定「安葬之地」 子女更安心
罹癌的小陈在安宁病房进出长达半年多,看清自己时日不多,他在临终前选择树葬,妻子小玲非常尊重这决定,但小陈父母却无法接受,认为树葬没立碑、不像塔位有「家」能永留存......面对这类安葬的问题,应该如何选择呢?《橘世代》【理财攻略】特别整理常见的安葬方式,带你一次了解眉角,提前规划让子女不操心!
图/unsplash
预想安葬方法 避免日后家人吵翻天
生死关怀教育推广协会理事长郭慧娟分享上述真实故事,并点出「这是目前台湾社会对环保葬最大的迷思」,对多数老一辈的长者来说,传统抱持着「入土为安」的观念,要接受各类环保葬的安置,心态上转变着实不易。
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临终前若能够清楚交代安葬方式,对后代子孙不啻为是一种体贴,不须为安葬方式吵翻天。
知名导演李安的父亲李升,生前交代死后希望骨灰能撒至海中,完成遥望大陆故乡,守护台南之心愿,想念父亲时,李安会到海边走走缅怀。事实上,目前台湾除了传统的土葬、火葬入塔,随着时代改变,民众对多元环保葬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土葬墓地有限 火葬纳骨塔难维护
殡葬达人郭宪鸿(小冬瓜)也道出长年观察,「多数长辈具强烈的传承、以及祭祀文化保留意识,年轻世代却不然,因此重点在于『世代间的深度沟通』,以及思考祭祀文化的本质为何?」他分析,这并无标准答案,仅有适不适合,毕竟每个家族拥有其信仰、价值观等考量。
不过,从政策面观察,随着环境改变以及高龄化社会来临,郭宪鸿表示,冰柜、礼堂数量有限,盖新殡仪馆、火葬场时民众抗议声浪不断,跨县市火葬案例屡见不鲜。
郭慧娟则分析,台湾地狭人稠,早期到处是墓地,严重影响土地利用,加上地价渐昂贵,从传统的土葬改为火葬进塔,当时大家也无法接受,但现在火化率九成以上,渐渐地连纳骨塔都难维护,常是纳骨塔满了或年久失修,还得花钱进行塔位管理。而建筑物寿命大约50年,因此也是推广环保葬的原因。
根据台北市殡葬管理处指出,自104年至110年2月,台北市多元环保葬累计参加人数达2万4千人,相较过去92年至103年间累积参与人数7587人,成长幅度超过3倍,显见推动环保葬政策逐渐获得民众认同,愿意选择回归自然,但火化进塔还是主流,环保自然葬接受度以都会区最高。
5种环保葬 化作春泥更护花
根据内政部定义,环保自然葬指的是对环境更友善的安葬方式,「当人死亡后,将遗骸火化成骨灰,骨灰经再研磨处理后,于政府划定之区域内进行树葬或骨灰抛洒,之后不做永久的设施、不入塔、不立碑、不设坟,不记亡者姓名。」事实上,环保葬又分为花葬、树葬、海葬、植存、洒葬。
1、2.花葬和树葬:将骨灰埋入公墓内的穴中,于上种植花苗或树苗,差别在于是生长出来的是树或是花。
3.海葬:将火化之骨灰经再研磨处理后,盛装于可分解棉纸袋内,置于安息盒中,于追思会后出海,将安息盒抛洒入海,是最环保且节省土地资源的殡葬方式。
4.植存:遗体火化后,骨灰研磨再处理,装入无毒易分解环保容器,如种植般,于专区内挖洞埋藏覆盖,并不作任何记号或立碑,数月后自然融入大地,土地可循环使用。
5.洒葬:洒葬是在公墓内,将处理后的骨灰抛洒,让骨灰归为土地的一部分,永续循环于世上。
郭慧娟表示,环保自然葬不影响慎终追远,安葬后变成花树养分,化为春泥更护花,骨灰回归大自然,想缅怀可在家中设立牌位,追思纪念灵魂与精神,同样达到效果。
环保葬友善地球又省钱 双北市免费
内政部官网指出,目前公立纳骨塔位单价约5~10万元,私立纳骨塔位单价由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不等,为鼓励民众采环保葬,目前双北市的环保葬免费,其他县市费用上千元至万元不等。
北市殡葬管理处指出,往生前可提前申请环保葬,填写好申请书可预选安葬园区,但区内位置则无法挑选;亦可火化当天前往园区报到、选区选位。而为鼓励环保葬,只要设籍北市火葬费可减免。管理流程会视园区是否满位,满位就进行封区,安置半年后依骨灰溶解程度、翻土后,重新使用。
郭宪鸿强调,环保葬与火葬间最大差别是,烧成骨灰后的安置方式,在此前都没变,同样有冰柜需求、可举行告别式等流程。环保葬最终目的在解决「土地跟殡葬设施使用不足」的问题。
安葬方式随时代流动转移,已是股不可逆趋势。郭宪鸿认为,环保葬不会完全取代火化灵骨塔,但逐渐淘汰是必然,传统殡葬业的转型俨然成为下一个课题,未来十年、二十年环保葬非常可能变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