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就不會挫敗」的厭世 Z世代反問大人:我們何曾被允許失敗?
台大社会系学生杨宇泽以歌手许含光的作品《25》,作为代表自己所处年代的一首歌曲。图/翻摄自YouTube频道「forgoodmusic」
能代表你所处年代的一首歌是什么?知名广播主持人马世芳于大学校园中任教,每学期从报告中收集学生们认为「最能代表我这代人的一首歌」。日前,他分享就读于台大社会学系的杨宇泽同学所撰写的报告,内容令马世芳印象深刻,也引起众多人的共鸣。文中杨宇泽推荐了一首讲述失败的歌曲,娓娓道出作为高材生及Z世代的集体心境。
杨宇泽诞生于千禧年后、成长于有些经济和文化资本的中产阶级,电子设备和网路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小学以后,社群媒体更是黏到了人的手指上。他自认并非顶尖聪明,却蛮会念书考试,受益于台湾的升学制度,却也同时为此受苦,现在每天在椰林大道上淋雨和骑车,让他想点播歌手许含光的歌曲《25》。
为何选择这首歌曲代表Z世代?他道出背后故事。《25》被完成于歌手许含光满25岁生日前的十几分钟,前不久,许含光才刚参加中国的选秀节目,不过过程不太愉快,给了他在音乐路上很大的打击;然而在更早以前,许含光在高中音乐性社团风生水起,18岁就签约经纪公司,当时对于未来,肯定满溢着美好想像,直到后来一次受访,他才讲过「自己从来没想过长大后会变成这个样子」。
「而《25》说白了,是一首关于失败的歌。」杨宇泽在报告写道,越是在升学主义下受利的人,越是会在年少的时候受到众星捧月,有种自己将来必定不凡的感觉。但进了明星学校后,会发现念书变成一件不值得一提,却无法彻底从心头消去的事情。而在现代中产阶级的教养脚本底下,千禧后的小孩从小开始学习各式才艺,除了会念书,还会拉大提琴、弹钢琴、唱歌、跳舞等等,就在那些瞬间,发现自己原来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杨宇泽指出,大环境没有过多动荡,一切都告诉你只能成功,「父母或更早几代都苦过来了,不明白你为什么只能是这样」,媒体论述中,只要是高材生都会被特别标注放大,好像高材生都不能犯错。回顾自己的高中时代,即使睡眠不足上完一整天的课,准备搭一个多小时的捷运回家,只要穿着制服,即使下一秒意志就要熄灯,还是不敢坐上一路空到最后一站的博爱座;即使有其他空位,还是必须睡得很不安稳,时时擡起头看周边有没有其他人要坐。
「我想我们这个世代的集体感受,是害怕挫败。」杨宇泽援引「国际学生能力评量计划(PISA)」一份在2019年发布的调查,台湾学生在所有调查的国家里最害怕失败,而且害怕失败的指数远高于平均非常多;另一方面他也相信,学校排名越前面的,害怕失败的程度越深。
杨宇泽透露,每天在校园内看着身边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努力用实习、打工、课业、活动参与填满生活,每日每夜不停追赶着没有尽头的无形终点线,如果做不到或不小心病倒了,便觉得自己就是烂草莓,连这点压力都承受不了,「这不是新闻底下『现在的小孩就是烂草莓』,这类简单归因就能阐述明白的问题」。
他思考,即使厌世又无力,但每个人其实都还是很努力地在做一些事情,之所以害怕失败,可能源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方式、高期待、还有其他只容许成功的论述,「回想起来,什么时候我们曾经被允许过有失败的间隙?被告知过即使没那么好也没关系?」
谈回所选歌曲,杨宇泽认为这是一首极度诚实的歌,逼着自己剖析内心、端看自己最不堪的一面,「失败是更加强烈的情感,并非只是失败本身,而是环绕于其产生的一连串担忧、害怕,到不做便不失败的厌世,都是这个世代所充斥的课题」。然而失败的恐惧太巨大,全面地笼罩生活的所有,以至于我们在未来拨开那些情绪之后,才会发现当下那些路,也许铺满快乐。
※杨宇泽「最能代表我们这代人的一首歌」经本人授权刊出,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全文传送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