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球“亏麻”,销量“赢麻”!11月的销量寒冬似乎与自主品牌无关
不知道最近热衷于猜球的朋友们心情如何?我表示“人熬废了,钱亏麻了”。不过,看到本月的销量后,我发现这个形容同样适用于部分车企。就拿咱们印象中销量一直名列前茅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来说,连续俩月掉出前三,好险销量榜没有“有奖竞猜”。但风水轮流转,当合资觉得难办的时候,自主品牌的成绩还挺好看。本月自主依旧延续上月的爆发态势,稳稳占据前三席位,前五也占了4席,让人不禁想喊出那句:跟着自主买,别墅靠大海!
自主品牌11月销量遥遥领先
先来看看11月汽车销量数据:合资方面似乎到年尾有点被迫“摆烂”,整体开始呈现“疲软”态势。两个合资车企销量出现极具代表性的下滑,那就是“南北大众”。11月,一汽大众销量12.4万辆,同比大幅下降20.8%,被吉利汽车轻松超越,还被上汽通用五菱“践踏”;上汽大众销量11.1万辆,同比下降17.2%;上汽通用销量10.3万辆,同比下降24.8%。其中的原因也很好理解,目前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存量时代,面对新能源的冲击,合资品牌似乎并没有太多手段进行反击,溢价能力正在被快速打消,看来合资逐渐被自主“逼”到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境地了。
自主品牌这边和合资相比,更像是一头年轻力壮的“东方雄狮”。11月,比亚迪表现依旧强势,销量22.9万辆;吉利本月销量14.5万辆,同比增长6.8%;五菱销量12.5万辆,首次进入前三,为销量排行榜再添“新丁”,这侧面也证明了受到消费者认可的国产品牌越来越多了。做个总结,从11月销量榜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明显变化:一个是合资的强势期已落幕,自主车型夺得主导权,可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另一个就是得新能源车型更得人心,正在逐渐“雄起”。
新能源市场规模远超合资
据“乘联会”公众号近日消息,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72.8万辆,同比增长70.2%,环比增7.9%,没有受到“寒冬”影响。相比在新能源领域先手的比亚迪,我觉得
后手吉利更值得一提,产品多元化发展,高端化和新能源是一个也没落。先看新能源,从结果导向入手。今年1-4月,吉利新能源车销量还在月均1.4万的水平徘徊,5月突然迅速提升至1.96万辆,6月达到了2.97万辆,7-11月更是连续5个月稳在了3w+的水平。把它这一年的战线拉长剖析来看,下半年相较于上半年,新能源销量环比提升了超115%,这个提升速度着实令人惊叹。
自主新能源之所以能领先各大合资,原因无外乎于“永不止步”。比亚迪推出了海豹(参数丨图片)车型,采用了全新的e平台3.0,搭载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吉利旗下极氪品牌则推出了极受用户欢迎的MPV车型极氪009,并以97.48分的最高成绩,摘得中国生态汽车认证“白金牌”荣誉。另外还开发出了全球首个专门为无人驾驶移动出行的纯电架构“浩瀚-M架构”,可接入L4级别及以上智能驾驶系统,并兼容多种无人驾驶技术方案,就俩字:“长脸”!新势力小鹏带来的全新车型小鹏G9,作为一辆SUV车型,零百加速仅仅只需要3秒。以上种种都应了兵法里的那句话: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样是面对寒冬,自主品牌的“棉衣”就准备得很充足。
高价值产品迎来新突破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自主品牌凭借着高端化车型产品力的提升与技术上的核心优势逐渐赢得用户认可。面对中国用户骨子里钟情的SUV领域,吉利带来了“新三好SUV”博越L,自10月26日上市以来累销突破1.8万辆,上市即热销。针对新能源领域迟迟未解决的充电和续航问题,为解决用户出行的困扰,星越L电动版这不就“打破定义”来了,新车基于e-CMA全新架构打造,配备了专属的CTP平板电池,搭载全球首款3挡变频电驱DHT Pro,增程续航可达1250公里。新车还同时具备纯电、混动和增程三种电动技术,为用户带来了“一辆顶三辆”的颠覆性智能出行体验。那我们再回过头来解答什么叫做“高价值”?我的答案就是:“人民需要什么,咱就造什么。”
全球化步伐迈入高速时刻
咱这“里子”像样,“面子”上就更得支棱起来了。要让用户觉得提起国产车脸上有光,品牌影响力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于是咱们的自主品牌们开始研究什么是全球化,怎么能在国际上收到更多认可。11月29日,比亚迪与8家墨西哥经销商达成合作,并首次在墨西哥带来汉、唐两款新能源车型同步推进上市工作;10月26日,长城汽车与SQ集团汇鸿汽车正式达成合作,共同开拓菲律宾市场;11月,吉利汽车与Grand Automotive集团战略合作,进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市场。各车企全球化步伐已经迈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值得一提的是,11月吉利汽车集团出口销量持续攀升,达到了18633辆,同比增长约43%,并在多国市场实现销量开花。此外,1-11月吉利纯电车型几何C在以色列市场市占率达到24.3%,位居当地第一。看来自主品牌正在逐渐成为老外们的“最爱”啊。
20世纪结束前,由于实力不够强大,国内汽车工业只能被外企牵着鼻子走。21世纪,自主品牌通过技术、用户等全方面的创新与重视,主动离开“舒适区”寻找新的风口,在今年实现了“大反超”。虽然当下合资依然在努力追赶,但看到自主品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目测“掉队”的合资品牌所承受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而且留给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