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政治和学术
(图/本报系资料照)
民进党桃园市长参选人林智坚的论文门争议延烧,林团队强调林智坚论文为原创,余正煌则委托律师向林喊话:「你要选举我没有要选举,你讨论政治问题,我是学术问题」,「不要逼到大家把实证摊到阳光下」。「政治」和「学术」的分际何在?为什么搞「政治」要担心「把实证摊到阳光下」?
德国社会学大师韦伯在他的名著《以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中特别强调:「知识的诚笃」,文中有一段名言:「一个人如果不能认定,他灵魂的命运取决于他是否能在这段文稿中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来之前数千年悠悠岁月已逝,未来正在静默中等待」,「如果没有这份热情,没有这种奇特的陶醉感,那么他还是远离学术比较好」。
蔡英文对于学术显然没有这样的「陶醉感」,所以她对自己博士论文的争议讳莫如深,不希望人家多谈。当了国家领导人之后,甚至要求教育部将她副教授升等的相关资料「封存30年」。
蔡主席志不在学术,却很重视她的「博士」头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进党当家之后,各级公职人员纷纷到公私立大学去「洗学历」,说得好听,这叫「见贤思齐」;说得不好听,这就是「歹鬼带头」。
韦伯在他的另一篇〈政治作为一种志业〉文中强调,政治对于许多人之所以有吸引力,在于它可以使用权力操控别人。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不仅要有热情,而且要有清冷的判断力,能够看清楚他所面对的现实,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并且为自己所做的决策负责。
蔡英文和附从她的民进党对于权力的「热情」绝对不容怀疑。林智坚论文门闹得满城风雨,他坚拒出席台大学术伦理委员会,却跑到「蔡总统官邸」,跟民进党相关要角一起商讨:如何为其选情设「停损点」。由此可见,在这个节骨眼上,他们最在意的是该党对权力的掌控,他们「清冷的判断力」,当然也反映出他们的「责任感」。
当年立委朱高正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政治是高明的骗术」。从韦伯的标准来看,蔡英文和执政党有没有人把政治当做自己的「志业」呢?为什么讨论学术问题必须「真金不怕火炼」?不必经过「火炼」的「政治」,是什么样的「政治」?到底是什么样的选举制度,使得今天的台湾政治沦落成为一种「低劣的」骗术?(作者为国立台湾大学心理系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