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明快评》管碧玲的政治话术

立法院内政委员会4日邀请海委会主委管碧玲(右)就「金门撞船案:翻船执法过程及后续处理」进行专题报告,并备质询。(本报资料照片)

海委会主委管碧玲就「金门撞船案:翻船执法过程及后续处理」专案报告,在立法院内擅自修改专报名称,认定若写「撞船」将被认为我方恶意,为了捍卫海巡立场而用「碰船」报告,却凸显出人命伤亡远远不及管碧玲的「政治话术」。

管碧玲以「碰船」替代「撞船」的修辞技巧,透过装饰性的文字运用,希望可以降低对立,但是囿于人命伤亡在两岸局势上的对立激化,这类比喻究竟能获得多少共鸣,恐怕难掩政策卸责的司马昭之心。管碧玲强调「碰船」和「撞船」不同,甚至推托海巡第一时间的社会沟通确实不足。

金门海巡查缉过程导致大陆渔船翻覆造成两死,外界需要厘清意外是因海巡执法追撞导致,还是大陆渔船闪避造成,又或双方追逐引发憾事,海巡署无法说明清楚,反而是由大陆生还渔民说出是因我方取缔追撞。演变至此,到底是蔡政府自导自演,还是海巡署言不由衷?

更进一步来说,管碧玲只因心生不满「金门撞船案」报告名称,迳自将书面文字改成「取缔大陆籍快艇事故案」,请问如何取得两岸协商共识?此种作法全是为了保全官位的「反中」操作,才会吐出「撞船」与「碰船」的「政治话术」。

管碧玲的「政治话术」已经凌驾人命伤亡,甩锅海巡社会沟通不足,利用「碰船」而非「撞船」模糊焦点,俨然愈描愈黑还想安全下庄。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