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的实力是如何练成的?
曹县在网络上走红后,在曹县人民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栏目的县长信箱中,出现了两封因曹县成为网红而建言当地政府进一步宣传曹县独特乡土人情的网民来信。
从相关页面看,两封信的提交时间分别为5月15日22点31分和5月20日17点09分。分别在5月21日16点18分和同日16点22分获得了内容差不多的回复,也都附上了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链接。该文题为《欢迎大家来曹县看一看》,发布于5月18日,文末给出的来源为“曹县融媒体中心”。发布该文的公众号名为“CX大美曹县ZFB”,其功能介绍称:由中共曹县县委办公室、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文件、重要公务活动等政务信息。
这篇公众号文章包括七段正文、两则视频、十六张图片,正文所述无疑代表了当地官方最想让全国网民了解的曹县特色和实力。原文照录如下:
1.曹县是山东省首批20个省管县之一,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处于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22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07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75万,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公元前1700年商汤建都于此,被称为“华夏第一都”。明洪武四年开始设县,始称曹县。
2.曹县历史上先后涌现了商朝宰相伊尹、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思想家庄周、汉朝农学家汜胜之、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一批杰出人物。
3.曹县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举重之乡”的美称,先后被评为中国柳编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中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百万担优质棉生产基地、中国首批规模化克隆牛实验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4.曹县淘宝村发展作为数字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被阿里研究院编入了《县域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案例集》。曹县现有 1 个省级电商特色小镇,2个省级众创空间,4 大产业集群;淘宝村达到 151 个、淘宝镇 17 个,是全国第二“超大型淘宝村集群”、“中国最大的演出服装产业集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十大电商发展典型激励县”、被商务部授予“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全网销售百强县”等称号。
5.曹县约有汉服及上下游相关企业2000多家,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600家,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的三分之一。
6.曹县林木制品加工历史悠久,拥有木材加工专业乡镇3个,106个林木加工专业村,近万家林木加工企业、林木加工企业8668家、4.5万余户木制品个体户,已发展到细木工板、刨花板、锯末板、纤维板、贴面板、指接板、家具、木雕、条柳编、建材等12大门类3万个花色品种,产品出口到欧洲、亚洲、南北美洲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三大千亿级林木产业园区之一。
7.曹县芦笋规模化种植可以追溯到1976年, 2019年“曹县芦笋”被农业农村部审定为地理标志性农产品。目前,曹县全县芦笋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加工企业发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主要产品有芦笋罐头、保鲜芦笋、芦笋茶、芦笋醋、芦笋汁、芦笋粉、芦笋糖浆、芦笋酒和芦笋保健品等20余种,是中国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和出口基地。产品出口美国、德国、荷兰、法国、巴西、日本、西班牙、比利时、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文字与曹县人民政府网站5月20日发布的“县区概况”完全一致,展示了一个历史底蕴丰厚,当下发展形势蒸蒸日上的曹县。
曹县实力如何炼成?
但哪怕是在日本媒体发掘出“曹县棺材占日本90%市场”这一魔幻现实的2017年,曹县尚被“评为”山东省贫困县,是需要扶贫攻坚的重点扶植对象。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曹县才实现了今日成为网红的逆袭。
一项始于2017年年底,为期一年多,结合研究者之一挂职曹县副县长的经历和团队田野调查的研究将曹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的草创和萌芽期,第二阶段是2013年之后,政府适时介入,推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2008年前,曹县产业不强、经济不发达、工资水平低,迫使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就业机会。本地一些零散的小作坊从事影楼的配套布景、装饰品和服饰的生产,靠“肩扛背挑”到外地推销。曹县年轻人在外地上学毕业后大多数选择继续在外就业,他们在外学习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了互联网,意识到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家乡带来某些改变,于是回到家乡尝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售卖家乡的产品。
因为中国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返乡创业者的成果很容易被周边的亲戚、朋友和村民观察接受并形成示范效应。他们看到电商发展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意识到这是一个提高收入水平的绝佳机会,便纷纷投身电商创业和就业,曹县电商发展的萌芽由此开始。
第二阶段,在进入发展期之后,政府的及时介入并实施一系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举措,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曹县政府从2013 年开始高度重视农村电商发展,专门成立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配备专门的人员和经费用于支持全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曹县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人才培训、用地以及资金等方面,支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曹县政府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建设公路、网路、快递等基础设施。2017 年完成农村道路改造1205公里,其中为电商村改造道路186.9 公里,占比15.5%。2017年,曹县实现农村电网改造里程3009.2千米,网络到村覆盖率突破91%,极大程度改善了电商发展的条件。
2017 年,全县有大型电商园区6 家,各类电商企业3 500 多家、网店4.7 万家,规模以上企业触网达到70%。
到2018年,发展电子商务十年后,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5700 元提高至12652元,增长一倍以上。12个省级贫困村成为“淘宝村”,实现了“整村脱贫”。电商直接带动脱贫2 万余人,占全部脱贫人口的20%。
简言之,曹县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了诸多产业齐头并进,农民幸福指数提升,扶贫脱贫成绩斐然,乡风文明生态宜居。
此外,曹县率先探索了“支部带动电商”和“电商带头人治理乡村”的双管齐下新乡村治理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村支部书记为村民解决用地、用电、培训、资源等各种问题,积极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发展电商产业,村班子凝聚力、号召力得到显著提升,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该研究的总结是:“曹县实践表明,电子商务可以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网络狂欢终需回到现实
曹县人民政府网站“县区概况”中没有提到的曹县实力是,2020年,曹县实现生产总值463.82亿元。同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56亿元,位列全省县域第一,这个数字占总产值的33.6%,从产值上讲,电子商务确实对曹县的发展举足轻重。
总量数据仍显枯燥,人均数据或许更直观。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曹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3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同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7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3元;我国内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1元。
对比可知,曹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相当于山东省相应指标的67%和80%,分别相当于内地相应指标的67%和87%。简言之,曹县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山东省和我国内地的平均水平之下,这才是这个“宇宙中心”真实底色。
特别是,将2020年曹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71元除以12,相当于每月1248元。这个数字仅仅略高于总理在2020年全国两会结束时提到的我国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即1000元。尚有巨大的进步空间。
此外,人口是发展的首要动力。曹县官方称当地“总人口175万”,这个数字同时被大量报道引用,但水分不少。曹县人民政府网站给出的数据是,2020年末,曹县户籍人口1705443人,未有提供常住人口。《菏泽统计年鉴》显示,曹县常住人口,2019年为142.29万人,2018年为142.12万人;户籍人口,2019年为1704198人,2018年为1704606人。
2018至2019年,连续两年,曹县户籍人口略减,常住人口略增,但不论如何,常住人口均远少于户籍人口,有差不过28万人的缺口,考虑到地区人口发展的一般趋势,2020年,这个巨大缺口不大可能有多少缓解。
显而易见,不论是收入现状还是人口现状,都决定了曹县并没有太多可以自恋的资本,而需要继续真抓实干(如有新近一项研究所建议的那样,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邮电通信和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相结合,找准特色发展之路,以真正将自己的“网络名气”转化为切实的发展成果。
曹县是如何从“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从鲁西南小城到“宇宙中心”迅速起飞的?
近两年,曹县望尘追迹,踏时代巨浪,以创新之态稳步向前,以传统抓住现代商业契机,以产业活力频频“出圈”,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绚丽,平平无奇小城缘何成为现代“流量”小,揭开曹县面纱,沿黄河古道寻曹县历史足迹。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晋、鲁等国的黄池之会,大手一挥,在泗、济之间凿出一条运河,称菏水。菏水开凿后的一百多年里,它是往来江、淮、河、济的唯一航道。
菏水通,城镇兴。地处于菏水和济水交叉的陶邑,凭借水道交通网的枢纽,很快繁荣起来,摇身一变成为了天下之中。后范蠡弃政在此经商,一时之间,陶地商贾云集、车水马龙。
而陶邑的正南方曹县,此时泽渚湖河遍布,水天茫茫,平原甚少。商贾熙熙攘攘势必将繁荣蔓延,很快,原上开始建造起了码头和驿站。
商业市镇的突飞猛进为城镇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勃勃生机。至金元,人烟辐辏,渐成重镇,小镇中一东一西有两条小河穿过,河上覆有两块巨石供人行走,小镇因此得名磐石镇。至此,曹县城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主城虽晚,但真正的曹县历史却远不止此。
何以曹县,曰“华夏第一都”。
曹县,上启商汤,下接春秋。曹县的历史,甚至比齐、鲁更悠久。
据传,在4000多年前,“鲧”出生在曹县,他这辈子干了两件大事。一、奉尧帝的命令与黄河较了9年劲;二、生下“大禹”,历经13年完成治水重任,并顺利从舜帝那里继承王位,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家天下”王朝——夏朝。
如此说来,曹县自古就是“龙兴”之地,当然,这些只是传说,无从考证。
公元前1700年,成汤在“亳”起兵,建立商朝,定都在了亳。而“亳”,经众多历史学家考究,正是现在的曹县,故曹县有“商汤开国地,华夏第一都”的美誉。
历史厚重注定名人辈出,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商朝宰相伊尹、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吴起、思想家庄周、汉朝农学家汜胜之、唐朝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等一批杰出人物不断点缀着曹县的历史星河。
把历史的卷轴向前舒展,文明早早地在曹县大地萌芽与滋长。
说曹县,绕不过“堌堆”。曹县境内,有着近500处堌堆遗址,其中100多处保存完好。在曹县,堌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可以说是曹县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了。这些堌堆曾是先人求生的高地,也曾是他们的墓地。它们切片一般地记录下历史,既曾被人敬仰,也曾被人遗弃。曹县的堌堆虽然现在被人们称为“历史高山”,但它其实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曹县它是一位从黄河抗争史中走出的“铮铮铁汉”。
从地理位置上看,曹县这片古老的土地,地处平坦肥沃却又多灾多难的“黄泛区”。
黄河从黄土高原奔流而下,过了河南郑州开始变得喜怒无常。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先秦到民国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大的改道26次,危及菏泽域境的有12次大改道。而曹县,正处水患中心。
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从河南封丘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大清河,结束了黄河数百年夺淮入海的局面,这是黄河第六次重大改道。1875年(清光绪元年),山东巡抚丁宝桢创修南岸障东堤,黄河才受两岸堤防束范,形成现河道。
近千年的抗争,让勤劳、斗争、坦率、刚毅的品格深深烙进了每个曹县人心中。
黄河安澜,造就新篇。有过拔丁抽楔的艰辛,才懂安稳前进的道路来之不易。
没了黄河的骚扰,“不安分”的曹县人在安静的黄河边大刀阔斧,曹县一跃成为农业大县、全国超级产粮大县,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位居山东省前列,其中粮食产量居于全省前三。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0万亩以上、实现了19年连丰,总产量连续四年超过26亿斤,先后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省现代农业强县”等国家级省级名片。
“米袋子”鼓了,“菜篮子”也不甘落后。在邵庄镇,一座座蔬菜大棚鳞次栉比,穿路过村,整个镇依偎在蔬菜大棚的“怀抱”中。故道水乡,蔬菜小镇,每天约有3000吨蔬菜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土地亩收入由3000元增至3万元,带动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从业人员达8万人,年产值达30亿元,“小油菜”真正变成了“大产业”。
国内小油菜直通大湾区,而在大洋彼岸,曹县芦笋上坐着海铁联运班列,摇身一变成为了老外餐桌上的美食。
曹县芦笋并非籍籍无名,自1976年开始,芦笋在曹县就扎根扩散,经过30年的精心“打理”,全县芦笋面积12万亩,加工企业发展到24家,年加工能力15万吨,成为了全国白芦笋种植第一大县,也是芦笋加工和出口第一县,年产值超3亿元,可谓成为了蔬菜里的“爱马仕”。
从汹涌的黄河中走来,曹县铁骨铮铮;再次望向已经安静的黄河,曹县久久为功。
曹县它是中国改革开放路上的“赶考者”。
一个内陆县,如何成为改革开放路上的“弄潮儿”?
60年代,时任河南兰考县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当地群众开启了与风沙、内涝、盐碱的抗争,种下成活率高、生长快的泡桐幼苗,也播撒下了“千顷澄碧”的希望,从此唱响了“泡桐之歌”。
作为“邻居”,曹县积累了大量的泡桐资源。而在此时,位于西北角的庄寨镇,望着全县几百万株泡桐陷入了沉思。
生长快、木质轻、易加工。在勤劳的曹县人眼中,这俨然已经成为了致富的“敲门砖”,况且曹县的木制品加工产业可追溯到明代末年,600余年的丰富经验和得天独厚的现有资源开始碰撞,竟打开了“千亿级林木产业集群”的大门。
改革开放后,曹县便早早与世界接起了轨,成为了全国著名的板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
不仅是板材,传承了数百年的草柳编手艺开始大放光彩,到80年代,曹县的木制产品就远销国外,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路上的一个典型缩影。
作为全国闻名的林业大县,惊人的生产力和精湛的雕刻技艺更是让曹县垄断了日本近九成的棺材,“made in 曹县”终究是承包了日本人最后一程的体面。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破利益固化之藩篱,战封闭孤行之逆流。曹县林木产业在改革中再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近年来,曹县不断优化林木加工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一园、两核、多区”发展格局,各功能分区特点鲜明。林木加工产业覆盖全县26个镇街,年林业总产值1200多亿元,是全国三大千亿级林木加工产业聚集区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商的普及,“跨境电商+平台搭建”更是点燃了曹县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新引擎。
数据统计,阿里巴巴国内批发网站上涉及曹县木制品企业4000多家,占全网木制品企业的40%以上,全县木制品网络销售额占淘宝、天猫的40%,占京东的50%,占阿里巴巴中国木制品跨境电商销售额的12%。
曹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木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带”,产品远销美国、西班牙、德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瑞典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曹县,它是农村电商“弯道超车”的成功者。
一句“曹县666”引发网友热议,一夜之间成为了“宇宙中心”。曹县火了。
“叮”,2009年,大集镇丁楼村的任庆生在网上接到了第一单;“滴”,2024年,曹县物流园内包裹每天堆积如山。
穷则思变,曾经作为一个贫困县,曹县没有发达的重工业,更没有优越的旅游资源,农民只能靠着三分黄土看天吃饭,但勇于突破的曹县人并没有坐井观天,他们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在农村电商中大展拳脚。
拨云见日,有真东西才会有大改变。
曹县的电商靠演出服起家,若干年前,大部分人搞影楼服装,大多是家庭作坊,做出来之后肩挑人扛到全国各地摆摊设点,或上门跑地推。
触网后,短短两年,大集镇多出了数百家网店,表演服饰更是占全国市场的70%,此时,农村致富的工具再也不单单靠着锄头。
市场发展就像慢慢烧着的火苗,政府好比烧火棍,伸进炉膛搅动了一下,星星之火噌的就变成燎原之势,越烧越旺。尝到甜头,大家纷纷做电商,全行业开始粗放式的野蛮生长,这让政府若有所思,开始有序介入、引导和扶植。
2013年开始,大集镇政府成立了“电商产业发展办公室”,开始做电商园区,出鼓励政策,做规模化标准化运营,试图建起从设计、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
近年来随着国潮崛起和年轻人文化自信的提升,曹县又开始在汉服上苦下功夫,不超过5年的时间,曹县汉服就已经年销售额超70亿元,形成了原创研发、设计制作、辅料辅具、体验展示、网络营销等完整的汉服产业链,占全国市场的三分之一,曹县逐渐壮大成为“中国原创汉服生产之都”。2024年伊始,爆火的马面裙再度让曹县“出圈”,短短两个月就交出了5亿的惊人“战绩”。
2282家汉服企业,构成了曹县庞大的“汉服帝国”。
“农民致富、草根创业”。曹县电商顺势而为、顺势而上,探索出一条电商带动精准脱贫、电商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曹县电商发展新模式。
时至今日,曹县共有21个淘宝镇、176个淘宝村,农村电商产业集群规模(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第二。全县汇聚电商企业商户7000余家、网店8.4万个,带动35万人创业就业。
何以曹县,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曹县”,它不是大家所谓的“宇宙中心”,却承载了所有人的“奋进梦”。
(本文作者:中国劳动保障报特约记者 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