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俊/頂尖大學是如何練成的

哈佛大学中国研究讲座教授柯伟林教授著作,中文翻译本《顶尖大学的条件:从现代大学的演变,洞见教育卓越的关键》甫于最近问世;该书检视了德国、美国以及中国共八所顶尖大学的历史,分析它们在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时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及可能性,让人对现代具代表性大学的演进,得有全面性的了解,并洞见教育卓越的关键。

现代大学源自西欧国家,传统的任务在知识传承。另一方面,赋予大学创造新知任务的先驱是柏林大学,它的建立是为了振兴战败的普鲁士国家,以知识的力量取代失去的土地,并让德国于研究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领先全球。德国的大学重新定义了大学的可能,而且是在一个德国国力不断壮大的时代。

由于德国在廿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惨败,科学研究皇冠上的宝石西移到美国,美国的大学到了廿世纪末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以哈佛大学为典范,特别是将研究与博雅教育模式整合,成为创新、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塑造未来领袖、推动突破性研究以及促进社会整体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廿世纪的过程中,美国的大学获得了全球的声望,并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国际学生和学者,这与美国在「美国世纪」里的崛起密切相关。

廿一世纪最迅猛进步的是中国的大学,如在世纪初尚无法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百名的北京清华大学,如今已是稳坐廿名内。一个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吝长期投入大量资源。在二○二二年,中国的大学吸引了超过五十万名国际学生进入校园,这与中国重返世界强权与影响力大国的地位息息相关。

清华也勇于创新,在美国富豪苏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等赞助下,于二○一三年成立「苏世民书院」,目标在培养「未来世界领袖」。它希望能促进中美关系的长期发展:让下一代的中美领袖一起求学,并且互相学习。它以世界驰名的「罗德奖学金」为蓝本,到二○二○年,该计划的认捐金额达到将近六亿美元,比罗德奖学金基金还高。同时迄今为止,它还未受到习近平时代日益增强的政治监督影响。

一群能产出大量卓越研究的顶尖教师,几乎是所有「世界一流」概念的关键。「最好的学校正确地认定教师的素质是维持其声誉和地位的重要因素。最好的教师会吸引最好的学生,产出最高品质的研究,并获得最多的外界支持。」

同时吸引顶尖学生和培养出优秀、成果丰硕的毕业生的能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另一个关键面向。教职员的素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发展,一样重要的是同学的素质以及课程的特质。

「世界一流」的大学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它们享有灵活有效的治理体系,它们在任命和教育上,很大程度上不会受到政治的干预,并且有足够的资源来实现它们的愿景。

回到台湾,高科技业与教授薪酬差距迅速拉开,要延揽与留任顶尖教师变得很困难。以教改之名,经常改变课纲与招考制度,治丝益棼,严重影响选才的适当性与公正性。全部一百多所大学总经费尚比不过北京清华一所大学,同时教育部对大学施行微管理,冻涨学费并以竞争性计划箝制经费本就不足的大学发展,让人扼腕。

顶尖大学的练成,中外均不乏范例,企盼教育当局能「从善如流」,民间企业能多加支持,才有可能让十年前尚能与彼岸顶尖大学平起平坐的台湾多所优质大学「振衰起敝」。

(作者为中研院院士、清华大学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