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陷江西后,为何向咸丰皇帝伸手要官?他在家书中说清楚了

曾国藩有力挽狂澜,挽救晚清的志向,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遇到的咸丰皇帝,不仅少谋寡断,还十分多疑,让曾国藩总是感觉有志难伸,因此,在与太平军的战争中,处处受限,非常艰难。

关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无论是曾国藩,还是左宗棠、胡林翼等晚清杰出的人物,都认为他们不能成事,其原因就是他们大肆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抵制儒学,对释、道家文化也进行破坏,引起很多文人以及老百姓的反感。

这一点,从太平天国的上层建筑中就可以看出,没有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去帮助他们,为他们出谋划策,相反,非常多的人才,出现在了曾国藩的幕府中。

对曾国藩来说,他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太平军,而是朝廷对他的不信任,对他的怀疑和压制。

尤其是曾国藩出省作战,经历了湖口、九江之败,被陷江西后,他更是清晰地认识到,如果自己的手中没有权力,要想发挥自己的才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这也迫使曾国藩不得不伸手向咸丰皇帝要官、要权,在咸丰皇帝对曾国藩不重视的情况下,让他陷入极度的郁闷之中。

曾国藩有安邦治国之才,他向咸丰皇帝要官要权,并不是为了自己,更多是为了大清王朝的江山,是为了大清的老百姓。这一点,曾国藩在家书中,就说得非常清楚。

咸丰七年十二月,曾国藩被剥夺兵权,被咸丰皇帝闲置在家的时候,他在写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首次提出他为何向咸丰皇帝要官的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有剥夺老百姓的权力,却没有施惠于民众的地位,空满腹仁爱的心思,没有地方可以施展。

正是曾国藩无法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反而是增加老百姓的困难,让他的内心非常不安,这才不得不向咸丰皇帝要官。

曾国藩被陷江西后,几万大军陷入困境中,加上江西的地方官员十分排斥湘军,让湘军的粮饷供应不足。

在无奈的情况下,曾国藩不得不采取劝捐的方式,为湘军筹集粮饷。曾国藩在家书中透露,他在江西期间,向绅士们劝捐的银子达八九十万两之多。

曾国藩向绅士们劝捐,这些绅士们的手中掌握着大量土地,他们又去剥夺老百姓的负担。

曾国藩出身农村,非常了解老百姓的痛苦,对此十分难受。

更让曾国藩郁闷的是,他可以剥夺老百姓,却没有权力去帮助帮助老百姓。

在封建社会,一省的经济、政治、刑法、吏治等,都掌握在总督或者巡抚手中,曾国藩虽然也是二品大员,但也就是挂了一个兵部侍郎的虚名,手中没有半点权力,他要想为老百姓办一点事,也无法插手,也无法指挥地方官员。

剥夺老百姓,并不是曾国藩的本意,他为了能有权力去帮助老百姓,这才不得不伸手向咸丰皇帝要官、要权。

可惜的是,咸丰皇帝并不是一个睿智有胆识的皇帝,他对手握大军的曾国藩,自始至终都心存戒备之心,并不愿意给予他实权。直到后来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摧毁,咸丰皇帝无奈之下,才不得不再次起用曾国藩,并任命他为两江总督。

从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所做的文化、经济建设来看,他对老百姓确实是有仁爱之心的,比如兴办学校、减少赋税等措施,都让老百姓获得了实惠。

至于在战争中丧命的人,曾国藩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对逆贼,就应该斩草除根,唯有如此,才能恢复社会秩序,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曾国藩站在自己的角度,自然有他的看法。

本专栏重点参考资料:《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年谱》《清史稿》《曾国藩传》《曾国藩大传》等。(图片为配图,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