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杀死杨利伟,26秒的低频共振,让他以为自己快牺牲了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现在回想起神舟五号惊心动魄的26秒生死瞬间时,杨利伟依然心有余悸,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历历在目。

2003年10月15日,是个值得全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杨利伟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实现了我们的千年飞天梦。

成为历史第一人固然伟大,但杨利伟经历的考验,也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甚至在飞上太空的过程中,他所经历的生死瞬间,也令人、甚至令他自己都倍感恐惧。

当天早上9时整,长征2F运载火箭搭载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正式发射升空。8台发动机将总质量达487吨的火箭和飞船托运起来,飞向浩瀚的太空。

那个时候,杨利伟的心情是非常紧张的。但是,他觉得这和平时的训练也差不了太多,甚至重力增加的曲线变化比训练时还要小,所以刚开始还觉得没什么。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了。

当火箭来到距离地表三四十公里的时候,火箭和飞船突然开始急剧抖动。这不是普通的振动,而是令人担忧的共振。

我们知道,共振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它会给人体或者设备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破坏。而杨利伟经历的共振更加恐怖,而是一种低频共振。低于10赫兹的低频共振,就会导致人体内脏的激烈反应,当时的频率大约是8赫兹。

杨利伟回忆说,当时感觉周围仿佛有无数人在他耳边“敲锣打鼓”一样,震动得令人难以承受。单单是这样的共振,就已经足够令人痛苦了,但此时还伴随着火箭上升时带来的6G的负荷,就更加令人难受了。

这样的情况,是训练时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杨利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还只是个开始。由于共振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的,所以杨利伟也感受到了越来越剧烈的痛苦感。他的身体已经完全用不上力了,甚至感觉自己的所有内脏都要被震碎了。

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自己可能要牺牲了。这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感受,甚至生理上也让他以为自己要“过去”了。

杨利伟事后回忆,在执行任务之前,就有人问过他:有没有写遗嘱。因为对于军人来说,上战场之前是会写类似的文字的,而杨利伟登上太空也是以军人的身份执行任务的。但是,他当时并没有写遗嘱。我们不知道,在飞船共振的时候,他是否想过自己应该写遗嘱的。

当时的地面人员,也看出了杨利伟的情况不对劲。后来杨利伟回到地面看录像时发现,飞船共振的时候,地面大厅里的人几乎鸦雀无声,以为他不行了。

这个过程,一共持续了26秒。这不足半分钟的时间里,杨利伟经历了生死的考验。直到26秒之后,他才从死亡的边缘挣扎出来。直到他眨了眼睛,地面大厅才有人高喊“他还活着”,大家才激动地开始鼓掌。当时甚至有一位白发苍苍的技术人员,激动地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

在神舟五号之后,我国的航天技术人员们找到了问题所在,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所以,从神舟六号开始,我国的航天员就再也不用承受这样的考验了。可以说,杨利伟用自己的生命,为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探索出了一条路。

实际上,他经历的考验还远不止这些。

他回忆说,在进入太空的时候,他的眼睛已经充血,还出现了鼻塞、头晕等各种不适,甚至还出现了错觉,以至于他看到的画面都是以180°翻转的。这种翻转不仅会导致行动上的不便,还可能引起运动病。所幸凭借着此前的训练,杨利伟在几十分钟后克服了困难,错觉也消失了。

即便是经历了这样的生死考验,杨利伟还是把最镇定、坚定、笃定的表情和状态展现给了全国人民,并说“一定不辜负首长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这次挑战。我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保证,坚决完成任务”。看到这里,我一下子就热泪盈眶,被航天员的勇气和决心所震撼。

作为第一次上太空的人,说杨利伟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执行任务,一点也不为过。面对未知的太空,稍有差池就会万劫不复。但是,他还是完成了这项伟业,圆了我国人民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不只是首次飞天,即使是在我们已经多次实现载人航天任务的情况下,再次进入太空,仍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甚至在这次神舟十二号任务发射前,航天员聂海胜的朋友还劝他,说虽然对他的能力和祖国的航天技术都非常有信心,但太空的未知太多,还是建议他别去太空。而聂海胜的回复也是非常坚定的:只要国家需要,他就上太空。

说真的,想要成为一个英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要成为一个人心里的英雄,做到事事让他满意就够了;成为许多人的英雄,就要付出大量的汗水和努力;想要成为全国人民心里的英雄,那么就要进行常人难以想象的奋斗甚至不得不行走在生死的边缘。

航天员就是这样一群人,不仅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付出了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辛勤努力,还冒着我们不知道的风险,才能够执行一次又一次的航天任务,为我们铸就这样令全世界震撼的中国飞天梦。

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这些航天员,给予再高的荣誉、再多的关注,都不为过。他们,就是我们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