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的虚与实

图╱美联社

中国大陆总储蓄率变化

新闻提要■欧美国家指控大陆产能过剩,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搬出「比较优势」加以驳斥。研究中国大陆经济的西方学者专家认为,大陆制商品符合自由贸易与比较优势的经济学理论,但大陆民间因过度储蓄,导致内需不足,大陆生产的商品只好出口,由贸易伙伴吸收,从而衍生产能过剩的争议。

美国与欧盟争相指控中国大陆有「产能过剩」(overcapacity)问题,准备祭出关税因应,大陆则严词驳斥。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6日访问法国时强调,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习近平提到「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根据朗文金融时报财经词汇的定义:「一国或一地区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及服务。反过来就要进口生产能力相对处于劣势的产品和服务。」

过度储蓄亦成问题

大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佩蒂斯近期在英国金融时报一篇题为「中国的问题是过度储蓄而非产能过剩」(China’s problem is excess savings, not too much capacity)的投书指出,大陆主导某些制造业领域,这与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是相符的,但过度储蓄却给全球经济带来问题。

佩蒂斯指出,大陆数十年来的发展策略,造成民间结构性高储蓄率,收入(或资金部位)从家户移转至「经济供给面」(supply side of economy),例如政府以奖励民间投资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挹注生产建设,即使家户所得增加了,在未来经济不景气预期心理下,仍欠缺足够能力去消费他们生产的商品。

除此之外,在货币贬值、劳动力限制、羸弱的社会安全网、政府对交通基础建设的过度投资等因素的推波助澜下,助长了大陆民间宁愿多存钱、少消费的习惯,从而导致「需求不足」(demand deficiency),亦即供过于求。由于内需市场疲软,过剩(surplus)的产能便透过出口,由贸易伙伴来吸收了。佩蒂斯认为,过度储蓄会恶化产能过剩问题。

7月三中全会 全球紧盯

耶鲁大学法学院保罗‧蔡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罗奇(Stephen Roach)也持类似的看法。他在其著作「意外的冲突 美中『冷战2.0』,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下的明天」指出,从1980年到2006年大陆国内生产毛额(GDP)年均增长率为10%,但这一时期84%的累计增长都是由出口激增和固定资本投资大幅增长的综合影响所推动。

这同时导致收入和财富不平衡等加剧。当时大陆政府提出经济结构再平衡,即经济增长重心从生产转为「消费」的重大转向。

罗奇指出,大陆「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是一项支持消费的计划,为大陆经济结构再平衡提供基础支持,其中一项是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出于恐惧的预防性储蓄。罗奇点出大陆的过度储蓄是出于恐惧和不安,尤其是大陆人口的快速老化和缺乏退休收入保障。

事实上,4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指出,大陆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的问题,证明中共领导阶层已看到问题所在,7月将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届时可关注中共会端出哪些政策牛肉来因应内循环不顺畅等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