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助攻碳平衡 中研院发现增加生物固碳新法

植物及蓝绿菌控制固碳作用的机制虽已广被探究,但在蓝绿菌中却有一种酵素「磷酸乙酮(酉每)」(phosphoketolase),其生理功能仍是未解之谜。团队首先发现,此生物分子是蓝绿菌固碳循环中的煞车装置之一,在快速变化的光影环境中,能随着细胞内能量(ATP)高低,在几秒内以代谢调控方式阻断固碳反应,避免对细胞做无益的固碳反应,减少能量消耗。

提升60%固碳速率,可发展快速生产蔗糖的技术。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若将此煞车分子移除,蓝绿菌的固碳速率,竟可增加60%。廖俊智解释,对蓝绿菌而言,或许是无谓固碳,对细胞本身运作循环影响不大,但对整个地球而言,却是可帮助碳平衡的契机。 团队还意外发现,蓝绿菌可将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转化成蔗糖并排出胞外,这项发现将来可做为发展快速生产蔗糖技术的基础。

为了解此作用机制,团队以冷冻电子显微镜分解煞车分子的结构,并找出其如何以胞内能量(ATP)调控其煞车力道的机制。因煞车是借着ATP从酵素解离,可以在几十毫秒发生。蔡明道表示,原本以为此分子是利用已知的ATP结合位点进行调控,没想到竟然发现一个全新的结合方式,此新结合域在自然界多种生物中存在,可见其重要性。

廖俊智指出,此项成果为目标导向与好奇导向研究的相互激荡,也缩短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距离,更为解决碳平衡问题提供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