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道瘦身 芦洲国小争设宽敞通学道
新北市政府与芦洲国小等单位携手共同发想的「街道设计派对:一起玩、一起走!」工作坊,小朋友在暂时增加的人行道空间上作画。(简立欣摄)
「行人地狱」议题受到重视后,各界开始关注人行空间。新北市政府与芦洲国小,日前携手发想「街道设计派对:一起玩、一起走!」工作坊,准备改造人口密度全台第二,被菜市场、寺庙及商店街包围的芦洲国小校门周边,希望「争」出一条宽敞安全的通学、通勤、生活廊道。
「街道设计派对」工作坊第一场活动由「标线改造台湾路」粉专管理员庄哲维、刘冠颉带领「街道改造模拟」。庄哲维、刘冠颉指出,从捷运三民高中站沿着忠孝路走到芦洲国小,这条所谓的「通学道」其实是把水沟盖直接擡升做出来的,最窄处宽度仅约60公分,连婴儿车都过不去。若能以国外近年很流行的「车道瘦身(Road Diets)」做为解方,就能争取人行道空间。
「高速公路路宽也才3.75公尺,市区路宽却常常5到7公尺;市区路太宽,除了让更多人违规临停之外,就是让机车更容易钻车道」,刘冠颉表示。
以芦洲国小旁的忠孝路为例,单侧车道约5.5至6公尺宽,但事实上就算大型巴士车宽也仅2.5公尺,多出来的路宽就可移做人行道使用。
此次「街道改造模拟」用交通锥把人行道外推2公尺,原本的机车停车格则内凹成停车弯。刘冠颉带着队员观察人行道外推后的车流动线,发现车道瘦身之后,并未影响车流行走。
庄哲维表示,现在很多小学校门口上下学时间被前来接送的家长一人一车塞爆,这是因为家长不放心小孩自行上下学。如果能设计出安全的通学步道,在校园周边就可以让小孩自行走到学校。
「愿意走路的城市是健康的城市,也更符合SDGs(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辅大景观设计系所主任王秀娟表示,行人地狱恶名所激发的民气可用,此次的「街道设计派对」活动过后下一步就可以争取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