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價探不到底!新能源車成陸中古車市中「燙手山芋」 車商慘賠不敢收購

中国新能源车大举外销,但中国的中古车商如今却是怕到不敢收购,原因在于车价几乎腰斩且「根本摸不到底」,新能源车在中国中古车市成了烫手山芋。示意图。中新社

中国新能源车大举外销,频频在国际市场攻城掠地。但中国的中古车商如今却是怕到不敢收购,原因在于车价几乎腰斩且「根本摸不到底」,新能源车在中国中古车市成了烫手山芋。

据中国财经媒体中新经纬今天报导,在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化名李昊的车商近期不收购新能源车,原因就是价格波动太大,非常头痛。

李昊所说的降价车型,去年定价约人民币14万元(约新台币62万元),「今年一下子降了7万多,我们二手车商手里有这个车的都赔钱了。并且因为这一个车型降价,其他品牌的车也受影响」。

李昊告诉中新经纬,这种幅度的降价,许多早期购车的消费者和车商都蒙受大亏损,固然中国的油车去年也曾打价格战,但李昊解释,油车降价在可接受范围。

他说:「同样30万预算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开个4万公里不想开了,燃油车最终也就亏5、6万元,但是新能源车车主就要亏10万左右」。

李昊表示,新能源车降起来「根本摸不到底」,因此北京目前收新能源车的车商很少,可能连5%都不到。

即因如此,「二手市场不相信新能源」近来频被热搜,凸显中古新能源车的流通成了难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新能源分会秘书长章弘分析,新能源车难以被中古车市场接受,关键在于电池残值难评估,正是限制新能源中古车交易的瓶颈。

他说,三电(电机、电池与电子控制系统)保固问题也影响新能源二手车的市场表现。车企通常会对新车提供三电品质保证,但对于二手车客户,由于车企无法全面掌握车辆状况,往往不愿意再做保固承诺。

报导指出,车辆估值和品牌信誉也是影响新能源中古车市场接受度的重要因素,新能源车品牌多为年轻品牌,信誉累积不足,因此在中古车市场保值率普遍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