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俊/信用卡與賦稅不公背後的故事
陈力俊
台湾许多成人在生活中常用信用卡或线上购物。另一方面,则眼看薪资停滞、房价飞涨、贫富不均日益扩大、所得税收主要由薪资阶级负担等,背后的故事颇值得探究。
英国BBC调查记者帕雷帝(Jacques Peretti)积二十年经验,采访了许多改变世界的执行长、政治人物、经济学家与科学家,将调查成果集结成《改变未来的秘密交易》一书,主要论点是一群高人谈成的交易,改变我们的工作、赋税,也让我们用不同角度思考生活。这些交易都有个共通点,那就是发明了一个问题,然后销售它的解答。他在书中,举出许多让人惊骇的例子,值得大众思考探究。信用卡普及与赋税不公是其中两个显例。
刷卡以及线上支付风行是因为「付现金让消费者很痛苦,延迟支付才能快乐挥霍」的认知。有科学家曾对五百位麻省理工学院学生进行一项实验,对某种热门商品竞标,有一半被要求付现,另一半则刷卡,结果信用卡的平均出价是现金的两倍,有些甚至高出六倍。现金出价者不想把金钱脱手,但刷卡的出价者则毫无顾忌。这是因为信用卡带来购物的愉悦,却毫无痛苦,而骗自己「信用卡是白吃午餐」的心理作用非常强烈。
核磁共振扫描脑部实验显示,付现时会点亮一条特定的神经管路,让人感受到损失,导致退缩,刷卡则没有感受到这般痛苦。信用卡让人「无痛血拚」,增加消费。线上购物等于开了一家「及时满足的糖果店」。
公民「各尽本分」诚实纳税原是天经地义,避税则是人人喊打。但在一九七○年代,会计师设法改变社会对避税的心态,从犯罪变成聪明的会计技巧。他们传达的讯息是,把财富创造者的责任从「该缴的就缴」颠倒成「尽可能别缴」;他们说,法规不再是让人遵守的,而是让人打破的。
约于同时,英属开曼群岛成为避税天堂,因为英美法系只规定禁止事项,严格的法规只会用在明显的不当行为,或是受到他国政府的强烈压力下才会制订,如此几乎让避税者可以为所欲为,除非有人阻止他们。如果犯罪可以合法,那你何必触法?关键在于这些交易是在海外发生的。
雪上加霜的是,一九七九年,自由世界两位权力最大的领袖,英国柴契尔夫人与美国雷根,领导了一场革命,认为提振经济的最佳方式是由市场决定,而不是政府,而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减税。同时避税胜地不再是见光死的海外秘密,鼓励大家聪明理财,避税是必须参与的「责任」,而非必须掩盖的犯罪。在欧洲与美国将避税改头换面成「企业家的进取心」,代表政府默许企业漠视老百姓遵守的法规,纳税成为「小人物的事」。
以往人民与企业必须付出代价换取功能健全的社会,但现在即可主张:我们长期都能受益,低税率代表更大的生产力与利润,而企业的经济利益会透过「涓滴效应」分享给老百姓。而根据一位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研究,这种效应「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以上仅摘录《改变未来的秘密交易》书中两章主要内容,该书共有十五章,分述十五个主题,可谓篇篇精彩;透过访谈许多「始作俑者」,广征专家意见。虽有时「先画靶再射箭」,流于一面之词,但主要论点言之成理,值得大家精读,一探究竟。(作者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