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胡雪岩,柳传志,我们为何不喜欢商人

自古以来,我们对商人充满了仇视,无论是明朝的沈万三,清朝的胡雪岩,还有如今的柳某人。之所以仇视这些商人,或许是觉得,这些商人创造不了任何的社会价值,却能够攫取大量的社会财富,让辛苦劳作的普罗大众愤慨不已,那么事实情况是怎么样呢?

我们

明朝著名商人沈万三,起初靠着种地,慢慢积累了点财富,后来帮助商人陆道源理财,陆道源出家之后,沈万三继承了他的巨额财富。之后沈万三像开挂了一样,全力开展海外贸易,把浙江一带的丝绸、陶瓷、手工业品等远销海外,一度让自己成为元朝末年最富有的商人。

起势后的沈万三就开始在政治上押宝投资,最初沈万三支助张士诚,在张士诚落败之后,又投靠朱元璋。朱元璋定都南京之后,决定修筑城墙,可是当时财政却捉襟见肘,于是沈万三出巨资修筑了南京1/3的城墙。

在修筑城墙之后,沈万三春风得意,于是提出要拿出一笔钱犒劳三军。

朱元璋问他:“朕有兵马百万,你犒劳得过来吗?”

沈万三回答:“我每人犒劳一两黄金如何?”

正在沈万三洋洋得意的时候,殊不知已经触犯龙颜。后来的剧情大家也知道了,沈万三被下狱、抄家、发配云南。

很显然,沈万三作为一个商人太膨胀了,竟然想和权贵们平起平坐,然而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却屡见不鲜,不甘寂寞的商人群体,总试图在政治地位上获得成绩,然而即使最巅峰的胡雪岩,一度获得二品顶冠,最后还是落得家毁人亡。

清末商人胡雪岩,早年开设钱庄,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通过资助王有龄、左宗棠等清朝官员,获得巨额财富。在左宗棠担任闽浙总督的时候,胡雪岩更是借着筹措军饷的机会,走上了官商之路。

在消灭太平天国之后,胡雪岩依靠湘军的势力,在各省开设银号,同时还经营着药材、茶叶等生意,所获得的利润达到上千万两白银,被喻为中国的首富。

光绪七年,胡雪岩因为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赏赐二品红色顶戴,总办四省公库,被称为红顶商人。

然而不到四年的时间,胡雪岩由盛转衰,在李鸿章与左宗棠的政治斗争当中,胡雪岩成为斗争的牺牲品,之后被抄家,家道中落。

柳某人,被喻为中国企业家教父,通过“蛇吞象”的方式,在2004年以12.5亿美元收购了比自己大3倍IBM PC业务,获得IBM个人计算机在全球的研发、生产、销售。

通过这一次全球大并购,联想迅速进入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一夜之间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的电脑制造商。

辉煌过后,联想却饱受争议,作为商人的刘某人不但失去了民族企业家的荣誉,被冠以“卖国”的头衔。

不管我们多么讨厌联想,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际上找一个能像联想这样能打的国内企业,真的没有几个。被我们捧上天的华为,如果没有这一次制裁,绝大部分外国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企业。

作为国内种子选手,却被骂得狗血淋头,你不觉得这事很诡异吗?如果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似乎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了。

在贯穿中国两千多年历史当中,虽然历经朝代的更迭,时代的变换,但是背后的逻辑一直没有改变:商人误国。

商人和农民不同,表面上看不创造任何社会财富,但是这个群体却拥有巨大的社会财富。因此每一朝、每一代只要打着“均贫富”的口号,就能够唤起无数无产者对有产者发自骨子里的仇恨。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就吐槽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也就是说这群商人,赚到钱就买土地,而农民失去土地之后就会形成流民,接着就会造反,王朝的更迭祸害的源头就在商人这里。

在司马迁所生活的汉朝,其实百姓的税负很低,因此土地反而成了投资的价值洼地,导致大量的商人在被“盐铁专卖”之后,没有好的生意可做,结果集体涌向土地。朝廷对商人打击得越严,商人购买土地的行为就越疯狂,周而复始导致流民遍地都是,而赤眉军就是这么起来的。

汉朝统治者对商人恨到什么程度呢?比如要打匈奴,修城墙,运粮草,都让商人来干。而且汉武帝还发了个七科谪,规定最下等的七种人都干最低贱的工作,哪七种人呢?犯罪的官员、流民、赘婿,也就是嫁入他家的男人,在汉朝相当于自愿卖给他人做奴隶,是被人看不起的,剩下几个都和商人有关,商人,曾经做过商人,商人的父母,祖上是商人,都属于七科谪,你看整个汉朝对商人恨到骨子里。

这些商人除了身份地位低,税负上比一般农民要高很多,比如汉朝普通税负是一万钱征一,而商人就是两千钱征一,相差了5倍。除此之外,官员还会以各种名义整治商人,比如河内太守王温舒,一次就抓了1000多个商人,全部都处以极刑,据说把十几公里的河水都染红了。

后来为了专项整治商人,当然也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税收,开始了盐铁专卖。汉武帝把那些利润高的行业都收归国有,拿铁来说,这玩意儿能够造农具,也能够造武器,朝廷在各处设立了50多所铁官,这些铁官常规操作就是把商人、犯人拉过来成为免费劳动力,进行采矿炼铁。

盐也同样如此,会把煮盐的区域给圈起来,专人看守,煮好之后不许卖给他人,只能卖给朝廷,然后朝廷再高价卖给民众。大家看着是不是很熟悉,如今房地产、电力、石油,都是这一套路,房地产占地方财政30%以上,所以说朝代虽然在不断更迭,但是文化制度却是一脉相承的。

为了防止商人逃税,汉朝还搞出了一套令,如果你的邻居举报你偷税漏税了,那么你的家产会被全额没收,同时还会分出一半给你的邻居。这就导致谁家有钱,谁就会被举报,不管这事成不成立,反正商人基本快被灭绝了。

告缗

这种对商人近乎疯狂地打压,最后结果如何呢?司马迁的记载是“户口减半”,不到三千多万的人口,一下少了一千多万,这些人并不是对抗匈奴战死的,而是成了流民。可能司马迁有夸大的成分,但是这事确实造成很大影响,造成汉朝流民遍地、盗贼滋生。

这就是朝廷恨商人恨到牙痒痒的主要原因,商人除了能够制造流民,制造混乱以外,当商人势力发展到足够壮大,是能够干预政治的。比如大商人吕不韦,能够把秦始皇的父亲异人扶上秦王的宝座。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忌惮沈万三,是因为他有能力对抗朝廷,有钱、有人、一呼百应,这事搁谁那儿都害怕。

所以从古至今,商人地位一直很低,古代有四民序列,也就是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作为商人,你即使富可敌国,也不能和士大夫攀比,除了朝廷不信任你,社会主流价值观也鄙视你。

顺着这套逻辑,我们就能够明白为何这么讨厌联想,讨厌柳某人。联想早年顶着中科院的光环,还是做出了很多科技成果的,比如联想汉卡,现在我们在电脑上打字很容易,可是在七八十年代,个人电脑刚开始起步的时候,整个系统都是英文的。因此当时有很多学者担心,随着计算机不断普及,中华文化会不会随着汉字一块消失了。

之后在倪光南院士的帮助下,联想把汉卡植入到系统当中,我们在输入一个汉字的时候,自动会联想出相关汉字,这也是联想公司的由来。

随着联想不断发展壮大,发现科技创新这条路实在是太苦逼了,为此柳某人还和倪光南发生了关于是否造芯片的路线之争,最后是柳某人完胜,倪光南出局。之后联想在商人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哪块利润大就做哪块,房地产、互联网金融,总之逐利成为其唯一核心目标。

所以当联想申请科创板IPO的时候,遭到网民的群嘲:商人就是商人,为何还要披着科技的外衣,冒充自己是科技公司呢?而且装得还很像,比如官网介绍自己是“业务遍布180多个国家的全球化科技公司”。

联想说自己每年投入上百亿的研发资金,可是在科技创新这一块,联想真的乏善可陈,没有什么亮眼的科技成果,也没有在市场上叫得响亮的产品,什么原创、颠覆性、核心科技等词条基本与联想无缘。

所以才有联想搬出北京的传言,如果你是富士康就老老实实呆在郑州,你既不是科技公司,却还冒充科技公司赖在北京不走,就会让很多人看着不舒服。

如果我们把联想归类于制造型企业,联想无疑是非常优秀的,然而联想却不是,它披着科技的外衣,却干着商人的生意,作为商人也不是冲着民族企业去做的,而是狠劲薅自个人的羊毛,比如多款个人电脑产品,国外价格要比国内便宜10%左右,一度让很多国外代购赚得盆满钵满,因此被很多消费者给冠以“美帝良心企业”。

所以联想活该被骂,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难道联想真的没有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吗?我们时常认为只有科学家才能给社会创造价值,比如倪光南创造了汉卡,帮助更多中国人用上个人笔记本电脑,而商人只不过把这些资源整合过来,却能够从中获得更多财富,让谁都觉得这事太不公平了。

在克里斯坦森《颠覆性创新》当中认为,颠覆性创新不仅仅是在技术的创新,而是把新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应用,也就是能够以廉价、简单的产品或者服务,满足要求不高的客户需求,或者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按照这个说法,联想无疑是具有颠覆式的企业。

创新

怎么进行大规模商业应用,激发消费者需求就能够成为科技创新呢?

我们拿苹果为例,无论是点控触摸屏,还是无线通讯等技术,都不是苹果发明的,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苹果手机成为21手机最伟大的发明。同时苹果手机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让人们连接上互联网,如果我们把它当做电话的话,它没有任何的创新。正是这种信息连接方式的创新,让它成为能够颠覆笔记本电脑的产品。此外苹果手机通过应用商店,将开发者与用户连接起来,激发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那么联想的创新点在哪儿呢?巨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别以为国际化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2004年,上汽花费5亿美元收购双龙,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双方从企业文化到组织架构等都发生了巨大冲突,最后整个收购以失败宣布告终。

无独有偶,2004年,TCL决定收购汤姆逊公司,当时汤姆逊在彩电领域有3万多专利,1000多名研发员工,分布在全球6个地区,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技术大牛吧?然而在收购之后,TCL与汤姆逊业务双双下滑。

所以国际化绝对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么简单,跨国企业管理不但要考虑经济、文化因素,同时还要考虑政治、汇兑风险以及各地环保政策等,如何保持整体业务协调推进,又能够融入本土化,这是非常大的难题。

不管我们有多么嫌弃联想,咱们中国的企业,拉到国际上能打的,真的没有几家。别看BAT在国内牛叉哄哄的,到了国外基本上没有听说过,联想或许是国外认可度最高的企业。

我们常说联想外国高管多,联想有超过70%以上的收入来自国外,在这近万名业务人员当中,分别来自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联想早期为了能够留住IBM的员工,把他们在IBM的股权、期权等更改为联想的期权,并且聘请戴尔公司原负责亚洲业务负责人威廉·阿梅里奥担任联想CEO。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本地市场,联想充分利用本地人才,比如负责美国业务的是美国人,负责欧洲的是欧洲人,负责新加坡的是新加坡人,负责印度的是印度人,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是当地人担任总经理。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人员,能够对各自所在国家市场有充分地了解与把握。这也是被网友质疑,为何联想的18位顶级高管中有12位是非中国籍,联想到底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

试问一下,在如今国内企业当中,有哪一家企业能够管理如此跨国界的多元文化。管理多元文化,不是依靠规章制度能够搞定的,必须建立一个海纳百川的企业文化,从这一点看,联想的创新不亚于芯片。

过去很多人认为联想在国际上的成功,依靠打“民族”感情牌,收割国内普通消费者,然后国外市场。那我们就把联想看简单了,联想整合的是国内外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国际管理人才。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不仅有数以千万计的工程师团队,还有沉淀多年的生产制造技术,但是面对全球的销售能力一直是我们的短板,我们没有像耐克、可口可乐这样的跨国企业,国内这些巨头基本上依靠的是国内巨大市场,出国后却水土不服,然而联想却成功整合了国内外各种资源,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跨国的航空母舰,这无疑不是一次创新。

反补

同样是跨国企业,虽然华为出海经历比不上联想,但是华为的风评要比联想好太多,因为在我们的心里,华为是技术型公司,是创造价值的,而联想却是彻彻底底的商人,依靠剥夺他人的剩余价值获利,从而自己获利。

中国文化当中骨子里的痛恨商人,让联想承受了不该有的歧视与谩骂,商人难道真的不能创造价值吗?欧洲中世纪的美第奇家族,同样是依靠经商,依靠制造一个遍及欧洲的人际网络,成为欧洲文化的人,中世纪的雕塑与绘画艺术,或多或少都受到美第奇家族的影响,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美第奇家族,欧洲现在的文明会黯淡很多。

支助

随着民族观念的崛起,本来就差异不大的普通人被划分为“我们”与“他们”,而政治家们努力鼓吹这种差异,塑造“我们”是长期被侮辱,被伤害的群体,我们要获得与“他们”平等的地位。那么“他们”是谁,“他们”是美帝,是这些商人。

商人被塑造成贪婪、愚昧、自私的群体,打倒了商人我们就能够走向共同富裕,殊不知商人往往成为“他们”的牺牲品,成为那个压上刑场,被我们草草斩首的替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