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憲/與董陽孜合作墨池 最愛的作品
「我常梦想自己有些作品能像安藤忠雄那样,让人进去之后会有性灵的感受,冲击灵魂」,「墨池」某种程度达到了安藤空间那般的效果,「一走进,大家都被那空间所震慑,每个人在里面会有意想不到的行为」,陈瑞宪说,那是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形式可能很简单,但能跟人的灵魂产生意想不到的共鸣,「但好难啊,非常非常难!」
钟情跨文化、跨领域、跨业界的不同创作,与董阳孜合作近10年,陈瑞宪从来没有用过她的字当元素,而是透过一个空间或装置来和书法家的字对话,「我很景仰她,是她的粉丝,但我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她的东西,然后透过空间这个方式,来告诉人家我怎么看董阳孜的字。」
好比第一次合作,是董阳孜2003年的「字在自在」系列展,陈瑞宪找来找了很多大盆栽布置空间,因为「她的字很像盆栽那种虬然横伸的姿态,书法和园艺又都是文人古趣而来,两者可以呼应」。
还有一次,陈瑞宪试图把董阳孜的字躺下来看,「因为她是在地板上写的,我希望还原那种字和人的关系,也或许是觉得字躺得愈平愈永恒吧!」但结果被董阳孜叨念:「怎么把我的字躺下来啦!你再弄、你再弄。」学着老师声音的陈瑞宪笑着说。
而15×11公尺、注入2万公升墨汁的超大「墨池」装置艺术,则在墨浪底下有着董阳孜的墨宝,并引入佛家「彼岸和对岸」的观照,让人重拾习字的文化韵昧。他把香港文化中心化成为一个习字场所。
民众可以坐在「池边」,闻着墨香,感受传统书法魅力。陈瑞宪发现,不管是大人或小孩,一进到展场,就会自动坐下,安静地写字,他自己也坐在墨池边抄写完成一部金刚经,这正是他所追求,作品的「性灵」力量。
未来最想做 朝「三馆」梦想前进
「只要是我没有碰过的东西都想做」,对生命和美学始终保持着热情和好奇心的陈瑞宪,对于未来设计之路没有设限,甚至已一脚跨进了航空界,目前正跟华航进行设计案子,另外也在做舞台设计。
在商业空间设计拥有傲人作品的陈瑞宪,从没有就此自满,坦言近年来也积极做建筑,像是花了5、6年做的汕头大学图书馆,书店之后就做图书馆,再进而他还想做博物馆、美术馆,「三馆,是每个建筑设计师的梦想,不是吗?」
第一个案子 小美冰淇淋门市
陈瑞宪在台湾最为人熟知的案子非「诚品书店」莫属,但他人生的第一个案子,其实是设计自家「小美冰淇淋」的门市部。
大学念化学系的他,初时顺从长辈期望,在小美当了一年品管主任并准备报考日本的糕饼师傅专门学校,但建筑设计的想法已然萌芽。当时位在信义路「国际学舍」(现为大安森林公园)对面的小美冰淇淋门市要改装,「那时大概才23岁吧?就想说我要做设计,有那个意识」,陈瑞宪回忆。
当时他买了好多室内设计书,并找了装潢师傅,要求如何施工,「当然那时候还不会画图,但稍微手绘了一下,说这里要怎样、那里要干么」,陈瑞宪还为店里设计了抽象壁画。
采访侧记生动故事 拉近距离
陈瑞宪在设计上是个冷静理性的诗人,和他聊天则会觉得他是热情的小说家,大伯帮儿时妹妹买的小外套(鲜红毛圈的触感)、念小学走路回家看到的稻田(像草原),还是巴黎那个走入画里的晴朗下午,每件记忆经他陈述都成了画面生动的故事,跃然眼前。
他也幽默大方,如被故意问对宋朝如此喜爱,是不是曾转世去过宋朝?他面不改色地自嘲,「中间可能还有去日本一下」,令人捧腹大笑,谈天时自然穿插的几句传神台语也透露他的健谈风趣。
不过,初次见面,他的严谨细腻给人一种距离感,而且坚持谈话时不给拍照,因为他要「投射到情境里去」。每个姿态背景、光线位置,他自有定夺,精准且讲究,摄影记者在他要求下,不像在拍照倒像是在作画,快门一按就是一幅19世纪油画作品。而为了每个环节善美,折腾的不仅是画面,也因设计师行程忙碌,采访来回约了多次,也改期多次才得以完成。
终于大功告成的那个傍晚,阳光灼灼,丝毫未随我们放松的心情而减缓,恣意照进君品大厅的旋转门里,门缓缓地转,光影移步,映入沈静晕暗的厅里却显得温柔俏皮,还没留意,陈瑞宪已悄悄过去用手机拍了张照。
「好美」,他说。
啊,这就是陈瑞宪,让我们又辛苦又满足的设计大师,但也就是他这般对事物源源不绝的好奇心,和对美的追求与坚持,提醒了我们这些镇日求新、快、大、多之人,偶尔慢下来,把生活过得细腻、活出美感兴味。
两万公升超大墨池,搭配董阳孜墨宝,展现装置艺术的无穷魅力。图/十月设计提供
董阳孜「妙法自然」展场设计。图/陈瑞宪提供
与书法家董阳孜合作的「无中生有」展场,巨大墨池,让观展者无不静下心来习字体会。图/十月设计提供
广东汕头大学图书馆,跳脱传统图书馆的制式线条和沈闷。图/李嘉诚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