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研發椎間盤突出定位檢測 登國際期刊封面
成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郑友仁(中)与成大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黄国渊(左)合作研发椎间盘突出定位检测,登上国际期刊封面故事。(成大提供) 中央社
国立成功大学团队研究以同步定位奈米压痕和拉曼光谱创新技术,透过检测深入解析椎间盘内部状态,判读退化程度与发炎状态,辅助医师决定治疗方式,成果登上国际期刊封面故事。
成功大学今天新闻稿指出,成大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郑友仁与成大医学院附设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黄国渊团队合作,以同步定位奈米压痕和拉曼光谱创新技术深入解析椎间盘内部状况,透过精密检测可了解椎间盘中间髓核状态,进而判读退化程度与发炎状态,让医师了解严重程度,以及是否让病患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成大指出,这项研究已发表于国际生医材料学会官方期刊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并获选期刊封面故事。
黄国渊表示,当脊椎退化而变得不稳定、滑脱或弯曲时,不仅会导致背部疼痛、坐骨神经痛和跛行等症状,更可能压迫重要神经结构,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检测方法是使用核磁共振造影,但透过影像判读无法了解内部成分、椎间盘支撑能力、髓核弹性改变,或更细部力学资讯。
黄国渊指出,与郑友仁讨论后,认为应该研发出更精密检测仪器,探讨脊椎椎间盘不同的退化程度,再来决定治疗方式。
郑友仁表示,关节间的液体就好比机器使用润滑油,用久会逐渐流失,椎关节软骨就好比轮胎,使用年限越长、表皮就越薄,容易发生事故,于是以同步定位的奈米压痕和拉曼光谱创新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深入解析椎间盘内部状况,帮助医生评估脊椎结构退化程度。
郑友仁指出,这项技术能直接测量椎间盘成分改变,了解支撑力状态,及是否有滑脱或弹性退化问题,判断是否存在结构不稳定或神经受压等危险,之后如果取极少组织切片就可以知道退化状态,这项创新是推动组织再生和细胞治疗重要技术,未来盼能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发出针对脊椎问题新型药物及椎间盘替代物,改善患者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