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美学推手 张孝维培养文化沃土

抱一茶屋隐身高美馆一隅,空间纯净简约,优雅的气息引领市民接近艺术。(摄影/陈建豪)

谈到高雄的特色餐饮,步道咖啡、小绿餐酒馆、半九十茶屋,马沙里斯爵士酒馆、以及今年初于美术馆开幕的抱一茶屋Bowie,大概都会出现在推荐名单上,它们的空间设计各具风格,共同之处是来自设计师张孝维之手,他透过空间唤醒美感知觉,在城市各角落安静而隽永地酝酿美好生活的样貌。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设计师。」戴着玳瑁胶框眼镜、穿着大地色衬衫的室内设计师张孝维,语调温和而坚定,气质沈稳内敛,仿佛可与半九十茶屋的空间融为一体。他的手上没有名片、设计公司也没有招牌,除了自己经营的餐饮空间,也负责诚品书店、栈贰库等设计规划,并身兼策展人、爵士乐乐评、文化空间顾问等多重身分,他主导的设计和斜杠的工作都以贴近生活的方式,传递美学及文化。

「我关切的是大众、是真正的生活。」张孝维是设计师、餐饮负责人,同时怀抱关切社会与文化的哲学家胸襟。(摄影/Cindy Lee)

自学走向设计之路

「小时候生活圈很小,可以说是孤僻,但精神层面很丰富,我喜欢听音乐,阅读世界各地的文学、哲学与艺术。」张孝维高中肄业,没上过正规设计课和补习班,但大量阅读扩展他的眼界及思想深度,从小接触外公的乐器行、父亲的爵士乐队、大姐的咖啡馆和盐埕酒吧文化,孕育他对音乐及空间美感的品味。17岁时家里进行装修,不满意设计师画的图,于是自学设计,没想到第一次画室内设计图就受到赏识,之后更与设计师合作接案,开启从实作中学习的设计人生。

张孝维退伍后曾北上发展,当时高雄流行辣妹泡沫红茶店,有次在台北开会,大家闲聊时比较起北高差异,都觉得高雄没有文化,「如果有想法的人都到北部,高雄会剩下什么?」第一次萌生返乡发展的念头,正好有位想开咖啡馆的朋友找上他,因缘际会下催生出张孝维的第一间咖啡馆「和平片段」(现已歇业),「当时就奠定一个想法,可以透过空间,把我觉得好的东西创造出来。」

文化是和谐舒适的「如此生活」

半九十茶屋沈稳静谧,名称意指在最后十哩奉上一盏茶,张孝维想献给每个辛苦一辈子却总认为自己不够好的长辈,蕴藏体贴的心念。(摄影/Cindy Lee)

空间中大量留白,搭配自然材质的桌椅软件,呈现细腻沉静的氛围,做为逛美术馆的尾声,提供一段沉淀、梳理与思考的时光。(摄影/陈建豪)

张孝维设计的空间都有种浑然天成的气息,「步道」是自由不羁的欧洲文艺风、「半九十」茶屋有安稳古朴的台湾味、流泻爵士音符的「马沙里斯」酿造成熟慵懒。

有人将他的设计称为风格或文化,张孝维却有套自己的哲学,「我不会把我的店定义为文化空间,文化从生活而来,它首先要是个生活空间。」他认为,文化不是曲高和寡的殿堂,而是生活中刚刚好、自然舒适的状态,「把生活过成一个和谐舒服、长久而隽永、不加油添醋、不在意外界眼光的状态,这就是我们去巴黎或京都感受到的,我们泛称为文化的『如此生活』。」他的空间设计从行为展开,把人放在空间的核心,不刻意谈论风格,注重音乐、光线、杯子与杯垫的搭配、饮用水温度等微小细节,堆叠一种适切的舒适,一种不需刻意强调就能知觉的美好。

张孝维的文化生活论落实在高美馆园区内,捏塑出淡雅舒心的「抱一茶屋」。「抱一茶屋是我在知天命之年,试图更大范围去服务高雄市民的一个作品。」张孝维过去经营的餐饮空间,多以沈稳色调、区域点光源营造私密的氛围,呼应美术馆的性质,抱一茶屋想打造大众的空间,视觉通透明亮,落地玻璃洒落煦煦日光,米白、淡灰色调营造清爽感,大理石为桌、搭配藤编单椅和榻榻米长椅,利用材质连结在地人熟悉的生活记忆,并于餐厅内规划一处展览空间,以平易近人的茶屋为媒介,拉近艺术的距离,张孝维希望客人感受不到「设计」,但可以自然诱发对「美」的思索与感受。

「高雄应该发展出好的常民生活文化。」张孝维认为这是缓慢长久的养成,所以自己开店,寻找真正与地方的连结,「我们就是土壤,只要土壤肥沃,就会长出漂亮的东西。」他用自己的力量在城市中培养一寸又一寸的沃土,用经营百年老店的态度把每一件事做好,用一盏茶、一本书或一段音乐实践生活美学,激起在地人心中的涟漪,并期待慢慢扩散。

本文作者:李晓萍

《Takao乐高雄》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