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共学 累积5万2560位师生参与

教育部次长范巽绿今天主持108学年「城乡共学、幸福共好」大会师记者会。(林志成摄)

教育部自105学年开始办理城乡共学伙伴学校计划,每学年补助学校办理实体共学课程交流及虚拟网路设备,迄今共入选219校次,参与师生总数高达5万2560人次。

今年入选伙伴学校的二大特色,一是多年入选学校带领刚入选的学校并结盟,另外除了过往常见的2校组合,也出现像花莲县志学国小、台北市木栅国小等6组3及4校的组合,透过共同备课、课程研习,让教学更加丰富、有趣,学生更在定期交换学习心得下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教育部今天举行108学年「城乡共学、幸福共好」大会师,次长范巽绿及国教署署长彭富源等人共同参与,全国25组57所城乡学校齐聚一堂,宣示彼此「心心相印、团结一心」,透过相互观摩与交流,让城乡学生相互了解,学习彼此优势。

教育部表示,本计划每年编列约1200万元,每校最高补助25万元,其中20万元补助伙伴学校交流所需旅费、车资、住宿费及制作共学教材的材料费、印刷费,另5万元补助充实虚拟网路直播设备。

连续3年入选的高雄市甲仙区甲仙国小,以在地特产「甲仙芋头」为题材,发展出自然生态、食农教学及在地人文历史文化的共学课程地图。今年与首次入选的台北市中山区怀生国小缔结伙伴学校,融入怀生国小英语教育,拍摄英文微电影的方式介绍在地特色,受到各校瞩目。

此外,甲仙、怀生二校师生定期互访让学生的视野更宽广,怀生学生可体验有别都会地区的甲仙田园风光、历史文化,甲仙学生则可体验城市交通与科技生活步调。

台东公馆国小、台北市万兴国小及台南市树林国小过往与新加坡中小学进行沙画、摄影的课程交流,今年更加入与日本仙台地区的中小学进行茶类、陶土文化的交流,充分展现出共学课程的多元、国际化发展。

范巽绿表示,城乡共学伙伴学校计划秉持「平等互惠、全员参与、虚实共用」的原则,在这样的设计与推动下,突破都市与偏乡地区空间上的限制,透过校际间分享与学习的方式,促进城市与偏乡资源能相互交流,追求真正「幸福共好」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