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台师大国语教学中心 外籍生络绎于途

传记文学748期《文学家梁实秋与台湾语言教学革新》

梁实秋由国立青岛大学转到北大英文系担任主任一职,在英文系任教英国文学,初以中文授课,为的是让更多其他学系的学生能接触外国文学,但此做法引来英文系学生的不满,以缺乏英文的输入为由,在《大学新闻周报》登报以示不满,最后由胡适摆平。

自此之后,梁实秋到台后只用英文教授英国文学。文学家梁实秋在中国大陆各大学任教英文系时主要是教英国文学,而他在师大与刘真创立的两个语文中心是在中国语言教育史上为一创举,将「语言教学」分立出来,以当代语言学为轴,设计教学,引入西方语言教学理论,培训出来的学生后来更间接从海外把当代语言学理论扎根台湾。

一九五五年师院正式升格为师范大学,而梁实秋在文学院底下即年创立「英语教学中心」。梁实秋经亚洲协会的耶鲁教授饶大维(David Rowe)介绍,向刘真校长提交「加强英语教学计划」,最后师大与亚洲协会(Asia Foundation)签定合作计划,并得到教育厅的批准。中心主要目的是培训中学教师,加强学生的专业教学知识,并由美国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定期委派外籍教师到中心教学。「英语教学中心」的创立可谓在中华世界中首次引入基于语言学理论而引申出来的二语教学法,创新的教学法与配合当时最先进的录音器材,令师大「英语教学中心」名噪一时,为台湾的英语师范创下先河。

除创设「英语教学中心」外,梁实秋更同时于一九五六年设立「国语教学中心」,当时师大经费有限,刘真与梁实秋特意找台湾国语委员会资助建立「国语教学中心」,创华语文教学史的先河。笔者曾发电邮向曾担任国语中心主任的华语文教学系荣休教授叶德明询问中心的历史,叶德明教授表示:梁实秋教授在一九五六年代担任师大文学院长任内,有感于当时师大肩负全台湾国语文教育重任,教学人才济济。而来台学习华语文之外籍人士前赴后继,陆续不绝。乃于国文系,英语系等相关单位在校务会议中提出成立「国语教学中心」。

梁实秋与已于师院时期任职国语专修科主任的王寿康教授联手筹办「国语教学中心」,授课老师为兼职,均来自国文、英语、教育系的导师,采用耶鲁大学出版的教材。梁实秋聘任王寿康为中心主任,而王与梁实秋在北师大时早已认识,当时汉语言学家黎锦熙为当时文学院院长,而嫡传弟子王寿康则为副教授。

师大国语中心办学出色,饮誉国际,故吸引了不少对学习中文感兴趣的外国学者慕名而来,英国剑桥大学荣休东亚系教授兼唐史专家David McMullen(即金庸在英国剑桥大学修读博士的导师)在一九六○年初到台大进修时,也曾特意到过国语中心作短暂学习。而中国大陆在一九五○年代政治较为动荡,当时于中国大陆学习中文的外国学生也曾因不适应当时大陆的政治环境和体制,而改道到师大国语中心继续进修,可见国语中心在国际上享负盛名。

梁实秋对国语中心思兹念兹,在一九五○年代种下了华语文教学的种子,如今在台湾有不少大学设有华语文教学所,让台湾华语老师把中华文字和文化带到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国语中心发展到今日,导师近百人,阵容鼎盛。师大国语中心前主任李振清教授也曾撰文讲述中心的发展历程与对海外华语教学的影响。而师大当局为协助现时到国语教学中心的华语生的住宿需求,将于二○二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动工兴建华语国际学舍。(三之二;摘自2024年九月《传记文学》第7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