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时评】共享单车发展应避免短视行为

近日,不少网友表示有共享单车品牌变相涨价。记者查阅发现,以广州、成都两个市场某地区为例,目前哈啰单车在工作日起步价为前10分钟1.5元,节假日、周末起步价则为前10分钟1.8元。超出10分钟,以1元/15分钟计费,时长不足1个计费周期还需按1个计费周期计算费用。此前,这两地工作日的共享单车骑行起步价普遍为1.5元骑15分钟。由此计算,虽然只是缩减了起步价的5分钟时长,但换算到1小时来看,工作日骑1小时由原来的4.5元涨至5.5元。(7月25日《成都商报》)

因比汽车更经济、比公交更便捷、比步行更省时,共享单车拥有庞大的用户规模,尤其是在交通出行频繁、交通又容易发生拥堵的大城市,许多短程通勤或需换乘地铁的上班族,更加依赖共享单车。最初,共享单车也给人一种价格实惠之感,其有优惠券、包月有优惠等多重福利。而这几年,共享单车不仅几乎没有优惠,而且骑行价格一路攀升,让不少用户感到不满和失望。

共享单车频繁涨价,常见理由是“硬件和维护成本增加”“产品折旧成本增长”等。的确,共享单车企业需支付维护、保养、更换车辆等成本,这些成本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升,员工工资等费用也会上涨。但问题的关键是,共享单车本就是为方便人们出行而存在的,如果价格频频上涨,它的优势势必会不断被削弱,无异于自毁前程。如果贵过公交地铁,一些用户的出行选择恐怕会发生变化,此轮涨价是否能被消费者接受,还有待市场验证。

更何况,共享单车行业虽经多年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据报道,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相关共享单车品牌,用户的投诉量仍然众多,比如“找不到停放点”“乱扣调度费”“单车质量问题”等。有网友吐槽:“扫码扫到难骑的车,概率非常高”“通勤最后一公里,关键时刻掉链子”“明明停进了‘电子围栏’,依然锁车难”“共享单车的服务差得不是一点点”……还有网友表示,共享单车接连涨价,相当于“慢性自杀”。

共享单车涨价应该悠着点。有报道引用了艾媒咨询的一个数据,在2022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调查中,除了提升单车性能外,近60%的消费者认为,共享单车应降低费用,减少坏车,加快维修速度。退一步说,如果涨价建立在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比如单车性能普遍良好、软件中的还车区域提醒得到优化、避免误停导致扣费等,用户还容易接受一些。一句话,有更高的品质、更好的服务,用户才可能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不涨价并不意味着共享单车企业没有发展出路。比如某共享单车品牌,想打造的是出行及生活服务平台,在此理念下,其业务边界不断扩大,除了骑行、打顺风车等出行业务外,还涉足酒店、餐饮等领域。

共享单车企业与其涨价,不如向更可能实现盈利的板块进军,不涨价或涨价悠着点,有助于留住用户,拓展其他业务。

开屏新闻特约评论员 何勇海

责任编辑 袁熙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熊波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