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浮世繪到《海賊王》:登上大英博物館的「日本漫畫展」

大英博物馆举办的「日本漫画展」(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于今年5月23日正式开展,这不仅是馆方有史以来规模数一数二、也是日本以外最大型的漫画展。图为大英博物馆正门口,做为漫画展主视觉的作品是2018年获得日本手冢赏的《黄金神威》,但故事中混血的北海道爱努人成为大英博物馆的图像,也有一种殖民脉络的微妙联想。 图/美联社

【2019.5.25 英国/日本】

从浮世绘到海贼王:登上大英博物馆的「日本漫画展」

「你是否想过『漫画』究竟是什么样的艺术?」大英博物馆举办了堪称规模最大的「日本漫画大展」,包含从「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到《海贼王》的尾田荣一郎在内,不同世代的漫画家与作品,一览从12世纪至今横跨800多年的漫画艺术史。开展前就引发海内外热烈话题,做为世界博物馆翘楚、历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馆,为何会以日本漫画做主题?如何策划展览内容?要向世人传达什么样的讯息?23日开放的展览,正是一部透过漫画为媒介的社会文化史。

大英博物馆举办的「日本漫画展」(The Citi exhibition Manga)于今年5月23日正式开展,这不仅是馆方有史以来规模数一数二、也是日本以外最大型的漫画展。展出的日本漫画家约50人、共70部作品、240张原画(部分为复制品),展馆位于大英博物馆的Room 30,空间约有1,100平方公尺(约333坪)。

展览以「Manga」为题,就是日文的「漫画」(マンガ),过去随着日本漫画的西进传播,Manga一词也成为英语中专门指涉日本漫画的外来语(欧美系漫画则用comic一词)。漫画展从这个概念起头,爬梳日本漫画的起源与进化史,但展览并不从传统的时间断代方式呈现,而是分为6个区域、依照主题策展。

馆方表示,漫画展不只是陈列各种漫画图像而已,而是从中理解漫画的绘制过程、阅读方法、延伸到漫画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从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和多元主题里,探究艺术心灵与时代的面貌。

「让所有年龄世代的人,都能够享受『漫画的乐趣』,」策展人罗斯玛尼亚(Nicole Rousmaniere,现为大英博物馆IFAC Handa日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表示,展览宗旨之一,是无论熟悉这些日本漫画与否、甚至是从来没读过漫画的人,都能够透过展览理解这门独特的艺术。

不过既然是大英博物馆,展览破题的方式也具有「英国特色」,漫画展的引言区首先以创作《爱莉丝梦游仙境》的英国作家路易斯.卡罗(Lewis Carroll)做开场,介绍这个故事文本中的插图、以及传播到日本之后,诞生无数种相关漫画创作;此区做为英日两国文化桥梁的展览作品,分别是1985年星野之宣的《爱莉丝》、1993年CLAMP的《美幸梦游仙境》、以及大友克洋版本的《爱莉丝梦游仙境》。

「让所有年龄世代的人,都能够享受『漫画的乐趣』」大英博物馆内漫画展一景,左为《进击的巨人》。 图/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内漫画展一景。漫画展不只是陈列各种漫画图像而已,而是从中理解漫画的绘制过程、阅读方法、延伸到漫画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从各式各样的表现手法和多元主题里,探究艺术心灵与时代的面貌。 图/路透社

漫画展共分6大区域,依序分别是「The Art of Manga マンガという芸术」、「Drawing on the Past 过去から学ぶ 」、「 A Manga for Everyone すべての人にマンガがある」、「Power of Manga マンガのちから 」「 Power of Line マンガとキャラクター」、「Manga: no limits マンガ – 制限のない世界 」。

展出的漫画家从早期的手冢治虫、赤冢不二夫,以及剧画代表人物斋藤隆夫、白土三平、辰巳嘉裕等人,到当代知名的鸟山明(代表作《七龙珠》)、尾田荣一郎(代表作《海贼王》)、井上雄彦(代表作《灌篮高手》等)、岸本齐史(代表作《火影忍者》)、荒木飞吕彦(代表作《JoJo的奇妙冒险》系列)、武内直子(代表作《美少女战士》)等,约50名不同世代的漫画家及其作品展出。

除了日本战后以来的漫画家系谱之外,另一个亮点是从镰仓时代图像连接至当代漫画,展区中有著名的《鸟兽人物戏画》,是约从12到13世纪镰仓时代初期的画作,被视为日本「漫画」形式的起源。与此对应的,是当代漫画家河野史代的《漫符图谱》,就是以鸟兽戏画的素材,来解释漫画的各种图像文字符号。

在「Power of Line」区,则挂上了17公尺长、高4公尺的浮世绘《新富座妖怪引幕》,为19世纪鬼才画师河锅晓斋的作品,透过这幅描绘妖怪幽灵各种作祟样态的浮世绘,以此展现日本漫画图像与表现手法的承先启后。

当代漫画家河野史代的《漫符图谱》,就是以鸟兽戏画的素材,来解释漫画的各种图像文字符号。 图/British Museum

在「Power of Line」区,则挂上了17公尺长、高4公尺的浮世绘《新富座妖怪引幕》,为19世纪鬼才画师河锅晓斋的作品,透过这幅描绘妖怪幽灵各种作祟样态的浮世绘,以此展现日本漫画图像与表现手法的承先启后。 图/欧新社

图/ANN

广为海内外人知的《七龙珠》,在90年代中后随着漫画与电视动画的传播,《七龙珠》在欧美掀起一股热潮,至今仍历久不衰。 图/路透社

跨越不同世代的漫画作品,图中右方为荒木飞吕彦的《JoJo的奇妙冒险》,荒木也曾于巴黎罗浮宫参展过。左方则有斋藤隆夫的剧画名作《骷髅13》。 图/路透社

日本漫画史上的杰作多如星辰,大英博物馆要在一个展览包罗万象实为困难,要展出哪些漫画家与作品,难免无法面面俱到。纵使有漫画粉丝认为大英的漫画展有不少遗珠之憾,但从馆方的选题其实已能看出深远的用意,值得一提的就是第3区「A Manga for Everyone」。

在该展区中成现了漫画与社会大众的互动关系,漫话可以作为精致艺术赏析的对象,同样的其本质也具有浓厚的生活文化面向,特别是小从日常生活、大到宇宙战争等等多元的题材。馆方表示,漫画展并不忌讳任何涉及政治、宗教、乃至于色情暴力的内容,相反的这正是日本漫画演进的独特文化,除了作为娱乐商品之外,还能有更多触及深刻议题的可能性。

「A Manga for Everyone」登场的,除了少年漫画类的《海贼王》、《火影忍者》等作品之外,运动类型的《足球小将翼》、《灌篮高手》,科幻巨匠松本零士、恐怖漫画家伊藤润二等人,以及近年引起日本话题、探讨同性恋关系的《弟之夫》;而描绘耶稣与佛陀跑到东京同居生活的奇妙宗教漫画《圣哥传》,策展人罗斯玛尼亚还亲自特别录制影片,介绍让欧美也蔚为奇观的漫画。

对于大英博物馆而言,「漫画适不适合成为博物馆展览」早已不是问题,过去就办过多场漫画主题展览,2010年时曾以星野之宣的代表作《宗像教授异考录》为题,举办特展「宗像教授的大英博物馆历险」。2015年9月也有日本当代漫画为主题的「Manga now: three generations」特展,以三位象征不同世代的漫画家:千叶彻弥、星野之宣、中村光为核心,探讨日本漫画从跨越世纪的演变;这三位漫画家的作品也同样在本次大展中参展。

大英博物馆漫画展一景,中央为日本漫画书店的视觉示意,表现漫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图/The British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