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喊民主再到释宪 执政党的变化好丰富

▲执政党从未思考,为何在立院表决能量流失?预算编列为何难以服众?只是想在延长赛中逆转战局,让人不禁想问,民主真正的定义。(图/记者李毓康摄)

● 张家羽/地方政府机关人员

近几个月下来,不管是国会改革、禁伐补偿条例等议案,都能显见执政党的双重标准再度现形,似乎是抓准国内社会及舆论健忘的特性;然而,就在近日释宪议题屡屡「告捷」之后,预算案卡关的执政党持续叫阵,端出「若不得已,将思考是否声请释宪」一语,这张新王牌让人看见执政党想强渡关山的企图,笔者认为真的有失高度。

不管在先前主张或连署,这些议案处处可见执政党着墨的足迹,在完全执政的「太平盛世」下,执行层面尚在自家掌控之中,如今可谓是失去民心,并反映在立委席次之上,执政党的态度即刻调整,国会表决屡战屡败,战线却持续一味延伸至宪法法庭,执政党从未深深思考,为何在立院表决能量急速流失?也未加以检讨,预算编列为何难以服众?只是想在延长赛中逆转战局,让人不禁想问,民主真正的定义。

笔者认为,不管在任何议题上,攻守双方皆各有立场、无可厚非,但议论及表决必须有「规则」,而规则必须建置在客观结果之上,才有意义,例如表决席次、数据、指数等,但落入非客观的裁量、评定及解释,就难免遭受质疑,更遑论司法院大法官的人选,是由总统提名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毋庸置疑,但解释角度、立场及分析背景,当有可能会因人而异。

因此为免争议,过去大法官释字第603号就曾提及「法律之制定或修正,为专属立法院之职权,法律应如何制定或修正,应尊重立法院之形成自由。大法官亦不应透过释宪,指导立法委员如何制定或修正法律」,简言之,法律的制定及增修(预算亦为法律的一种),司法院应尊重立院,且不宜介入。

如今,纷争难获共识却未予自省,更预告将祭出「释宪」的王牌,笔者不禁回想约十年前太阳花学运之际,执政党当时是在野身分,对于经济、贸易、能源、食安等议题,总是穷追猛打,甚至主打「民主」大旗号召民众走上街头,那股慷慨激昂,怎么随着身分转换而有所不同?更有趣的是,至今摇身一变成为执政党,在处理这些烫手山芋时备感无力,而近日的国会改革、禁伐补偿条例等议案,执政党也曾高呼赞成,如今看来堪称讽刺。

所以,民主的定义至今变得甚是模糊,以民为主的政体,现下却是把争议转嫁在司法院大法官之上,经由大法官背书,产出的结果反而与人民意志渐行渐远,大家是否思考过,「民主」真的进步了吗?

▼十年前太阳花学运之际,执政党当时是在野身分,对于议题,总是穷追猛打,那股慷慨激昂,怎么随着身分转换而有所不同。(图/ETtoday资料照)

►►►思想可以无限大--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加入「云论粉丝团」看更多!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