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泥土到地瓜葉 廖倫光用「天然染」找回土地連結

台湾泥染文化资产工作室的廖伦光,是天然染专家。他带领民众运用萃取于大自然的原料,体验泥染及植物染的复染技艺。天然染不会使用定色剂,回收下来的水,可以直接回归土地,不伤害环境,也不污染河川。而取自土地的泥土和植物,不伤皮肤,手染的过程也能安心的用双手变化出繁复美丽的花样。此外,染料使用的健康土壤以及采集的植物,能够做到近乎零污染的行动,更是让民众体会环境保护重要性的重要管道。

台湾泥染文化资产工作室廖伦光老师与他的学生和织物作品合影。 图/台湾泥染文化资产工作室廖伦光老师提供

染织工艺、艺术、陶艺等是廖伦光的专长,他学生时期就读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科,高职时兼职工厂的染整工作,对于如何将染料染在白布上,且能绽放不同花样及色泽十分感兴趣,也陆续进行染布及民俗等相关研究。大学就读国立台湾艺术学院美术系,随后攻读中原大学建筑系硕士班及学设计学博士学位学程。直到至弘光科技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廖伦光教授文创设计的领域,也在人文、风土等文化资产的课程讲课。因染布技艺与教授科目相关,除了持续钻研,廖伦光也时常带着学生染布,渐渐地喜欢上这个行业。

化学染?天然染?

根据陈千惠所着的《台湾植物染》一书中提到,在纺织尚未出现的年代里,人类并没有衣服可穿,于是便把自己的身体涂上颜色,展现自己的高贵华丽。当时的人多依赖自然为生,利用植物来做为涂染身体的原料,这便是染色技术的前身。而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利用树皮、羊毛、蚕丝做成纱线纺织成布,再将布料染色,「衣服」就诞生了。廖伦光指出,染布技艺历史悠久, 西周时的织染工艺开始专业分工;秦汉则有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品种增多,技艺水平亦有所提升。这种染色技艺便属天然染的范畴,除了原料取自于自然外,染后的液体也可以直接回归大地。

广义来说,「染色」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化学作用,植物、动物、矿物其中的色素,或是能够呈现颜色的物质经过处理,产生化学性的转变,便可黏附在纤维上,织染布料;但若狭义而言,化学染是指人造的有机合成染料,姚兴川所撰写的《纺织品入门手册》指出,在1856年英国的化学家柏金(W. H. Perkin)无意间发现了一种紫色的盐基性染料「苯胺紫」(mauveine),此后陆续有上千种染料被合成出来。廖伦光解释,因为天然染料成本过高,为了应付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需求,成本低廉许多的合成染料因此盛行。直至今日,只有极少数的商品化纺织品使用天然染料,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成本低且易上色的合成染料了。

根据Dyelicious 染乐工房的〈2022认识草木染 – 在香港蓝染之外取得15种或以上的天然染色植物〉一文中指出,天然染包括植物染(又称草木染)、厨余染、动物染、矿物染。理论上,从天然染色素材中取得色素来染色,就属于天然染的范畴。植物染较为人所知的种类是蓝染,做法是萃取出蓝草中的蓝靛素,再制成蓝靛泥进行植物染色。其他的天然染料制作方式则透过泡煮取得色素,包含枝叶、厨余与食物残渣,以及中草药、花卉、果实等原料,制成天然染液进行染色。

什么可以染?取于自然还于自然

天然染的染料从植物、动物或矿物而来,特别是植物。植物染采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树皮等为材,以煎煮的方式产出不同颜色的染液。那是不是任何植物都可以作为染料?原则上是。廖伦光说明,植物中的单宁酸与染料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中的不同部位常分别具有染料及单宁的成分。但根据古人的实验与经历传承,他们会选择特定的植物来做染布,确认是适合且安全的,久而久之便会对应出什么样的被染物适合什么样的染料。

台湾排名第一的染料植物是薯莨,它是块根植物,切开后是棕色带点血红色,有些则是橘红色。除了用来染制衣服及纱线外,薯莨也被广用作为棉麻编织鱼网的染料,主要是因为薯莨富含单宁酸及胶质,渔网经染色后能够加强纤维韧性,并防止海水腐蚀。廖伦光补充,早期台湾东北角要下海捕捞海产的「海女」,他们所穿的衣服,便是由薯莨染制而成。

薯莨为天然染中最常使用到的植物原料。 图/朱婕菱摄影

再以泥染为例,廖伦光说明,泥染是人类最古老的染料来源之一,放眼望去大地都是泥土,但并不是所有泥土都适合作为泥染染料。台湾能够作为染料的泥土非常有限,黄土适合烧砖头,红土便适合做染料。廖伦光指着桌面上的红色泥土解释道:「红土在土壤学里叫氧化物土,它跟退化红壤或是一般的红壤不一样,它是非常原始的。」红土在中药领域被称作「赤石脂」,指火山爆发后的熔岩经过风化洗刷的红色土壤。赤石脂作为中药有涩肠、止血、收湿、生肌等功效,而作为染料则是非常干净且环保的原料。

原始的红土富含氧化物,是台湾少数能用来染布的泥土。 图/朱婕菱摄影

中药材中的黄蘗染出来的颜色淡黄,也是常用的天然染材料之一。 图/朱婕菱摄影

天然染染织过程冗长,需要细心与耐心完成染织步骤。在萃取出天然染液、进行第一次染色后,中间需要曝晒干燥半至一小时,才能再重新浸泡染汁,反复直到色泽饱和或呈现自己想要的颜色为止。因为原料天然,因此染布的结果会与空气湿度及酸碱度、阳光曝晒等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所以为了达到颜色稳定,有时会需要十多次甚至几十次重复的步骤。但也因为如此,染出来的成品才更加独一无二。

图为用薯莨染制而成的包包。 图/朱婕菱摄影

图为以红土去染色而成的织布。 图/朱婕菱摄影

图为用植物染、墨染的毛巾,其中黄色毛巾就是黄蘗泥染而成。 图/朱婕菱摄影

自然连结人文 情感的传承

多年以来的研究及实作经历,谈及染布,廖伦光有感而发。他表示,天然染织这门技艺基本上是师徒制,根据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经验累积,以及书籍文献的资料传承,才能让天然染织技艺持续至今。廖伦光强调:「在研究染布的过程中会看『人』。看学生,看耆老,看古人今人不同时空的人,看风土社会中各色的人。」借由人际相处与交流,能在染布过程中揉进人间温情。天然染布对于廖伦光而言,并非只是一门技艺、一段研究,而是大自然连结人文社会的渠道,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式样。

谈到近期最深刻的织染见识,廖伦光表示是在今年的澎湖。澎湖西屿的二崁,除了一些勉强可以栽种蕃薯的土地外,其他地区寸土不生,没有植物,主要仰赖渔业,不过他们依旧有染织的行业——染渔网。渔民会在夜黑风高的晚上捕丁香鱼,夜晚暗黑色的海水提供鱼群安全的栖身之所,当渔民开灯一照,鱼群便会四处奔窜,这时若使用一般的棕色渔网,鱼群便可以在光束之中避开。因此当地居民便根据当地的情况来调整,发展出用蛋白或是修船的桐油作为染料,染出来的白色或肤色渔网不但质地柔软,在水中也不显眼,如此便可以顺利捕捞丁香鱼群。

另一个是韩国参访的经历。当地的泥染十分发达,约莫是十一月开始下雪,因此年轻一辈便会在十月左右,带上泥染的枕头或衣物回乡孝敬长辈。廖伦光提到自己也有毛囊炎等皮肤性疾病,但发现当他韩国的泥染技艺对身体很有帮助后,回国拜访八卦山及北埔当地的耆老,得知他们在日本时期也用泥巴染衣服或被套,对皮肤的保养和健康都有所助益。因此廖伦光认为,天然染布在历史洪流中的生活应用上占了一席之地。尤其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发展不同的染织技艺与用途,反映出人们在文化及历史上特殊的情感传承。

辅仁大学护理系教授黄玉珠是廖伦光的学生,从小就喜欢绘画与色彩。她在2021至2022年间偶然看到日、韩关于天然染相关的书籍并产生兴趣,今年年中又发现信义社区大学的天然染线上课程,因而结识廖伦光学习天然染织技艺,至今已四个多月。黄玉珠表示,廖伦光丰富的文史背景让她除了学习到天然染技艺之外,也获得许多客家文化的风土民情知识。「地瓜叶染出来的颜色简直美到不行。」她眼神闪闪发亮的说。黄玉珠也提及,除了每个月到北埔参加一整天的天然染实作课程外,她也会在家中染布。几次自行用艾草染织不常穿的衣服,整个房间会充斥着艾草的香气,「假如能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就会让心境整个都沉淀下来。」黄玉珠微笑说道。

快时尚充斥 天然染的绿化循环

现阶段环境遭受破坏的幅度之大,天然染技艺也因此受影响,野外的生物多样性已经不如往昔。廖伦光指出,在不想破坏环境但染料不易寻找的现况下,他都会向学生们提点,基于尊重、安全起见,他们选择健康友善染料来源,也就是中药行,里面就已经有各种动物、植物、矿物的染料。廖伦光笑着说,若是真心想做染布,安全、可靠、方便,品质又不会有大问题,中药行就是首选。

谈及天然染对于环境的实际好处,最直接的理由便是所有材料都取自于大自然,且染后的染液及废弃物可以回归土地,达到循环效果,与环境的关联性极大。廖伦光认为,人在土地上成长,对于土地应该要有情感及尊重。与其强调天然染跟环境、生态有关系,更上一个层次是跟人的情感有关系。天然染是我们思索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同时又可以好好运用自然资源的一个管道。黄玉珠则表示,天然染是「回归到人对于地球的共鸣」。化学染或许提升了生产效率,某方面却也让人类的防御系统遭受破坏,某些化学染料甚至会诱发如乳腺癌等疾病。

近年来「速食时装」兴起,令市场充斥大量廉价衣服,其制作过程使用合成染料、漂白水和油墨等化学品,由于生产数量惊人,汰换率又高,造成严重的水源及环境污染。廖伦光借由在大专院校教授课程、开办工作坊等管道,带领民众实作泥染及植物染的天然复染方式,以及各式花纹的手染技法,并提倡天然染的重要性,让民众在亲自体验天然染织的过程之外,也能认识其中的风土美学,及国际上的应用趋势。更进一步地,能够思考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定位与连结。

采访侧记:

某日在自然谷环境信托的专案中发现「风土:泥x植物染体验」的工作坊,经查询得知主讲人是台湾泥染文化资产工作室的廖伦光老师,带领民众运用萃取于大自然的原料,体验泥染及植物染的复染技艺。在实际到老师在新竹北埔的工作室之后,见识到许多天然染的技艺、知识与作品,亦从与老师的对谈,以及眼前的染织品,感知到大自然与人文技艺的深刻连结。

本文授权转载自《生命力新闻》(原文标题:廖伦光用泥土和植物 染出零污染布料)

Take action!加入《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