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出圈看文博游
近日,随着四川三星堆考古新发现火爆全网,三星堆博物馆也一改往日的枯燥严肃,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旅游目的地。
3月20日,国家文物局、四川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上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间,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目前已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被誉为“世界考古第9奇迹”的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
一时间,这个神秘的古蜀国度霸屏网络。多个平台数据显示,“三星堆遗址”新发现不仅再次受到世界瞩目,更走进了大众的心里。截至3月28日,短视频抖音平台上,关于三星堆话题的播放量为12.4亿次;新浪微博数据显示,话题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有11.9亿阅读量,14.4万人次参与讨论。
三星堆的新发现也直接引发驴友的追随。携程数据显示,3月20日至21日周末两天,通过携程平台预订三星堆博物馆门票的游客数环比上周末(3月13日至3月14日)增长近12倍。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游客不惜打飞的前来一睹神秘的“古蜀文明”,从门票客源来看,约五成游客来自四川本省,此外,江苏、北京、广东、重庆、上海的游客订票最多,其中“80后”“90后”成为三星堆博物馆游览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四川省内几个重要的博物馆也受到了极大关注,热度排名前三的博物馆有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武侯祠博物馆等。
趁热打铁,3月25日,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公开表示,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考古院将联合建立一个开放式文物保护修复馆,预计4月份试运营,5月18日正式开放。
据悉,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馆设有文物储藏室、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金属类修复室、象牙修复室等,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开放后,游客可以在这里直观感受到文物的修复过程、方法和技术,了解文物修复与保护知识。
“我每次逛故宫博物院都穿上明制汉服,像一次历史穿越,欣赏古建筑和文物,心灵在与传统文化对话。我家的布置风格和居家装饰也越来越古风了。”“80后”姑娘方芳说。当下,许多年轻人把参观博物馆视为一种新风尚,不断增强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文博热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所黄璜博士看来,一方面,在文旅融合、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的需求也进一步升级,在经历了多次传统的山水风光旅游之后,将慢慢走向下一个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之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这种文化自信的驱使下,消费者们更加关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内容,文博旅游恰好满足人们对文化的求知若渴,带给游客更多的是内心充实的愉悦,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属于正常现象。
“文博游热的背后是文旅融合下的旅游消费升级,人们对文化求知若渴,有了更多元的选择,除了山水风光游,文博旅游是文化消费,带给游客更多的是厚重绵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内心的充实愉悦。”黄璜说。
“各地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做了很多的人造景观,其中也不乏一些地区拆了真文物,建一些仿古的建筑甚至假文物,这类东西看多了以后,总想要去看一看真迹,所以文博游未来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这是大势所趋。”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表示,“不过,文博旅游属于较为专业的细分市场,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像三星堆、海昏侯墓、张献忠沉银现场等重大发现可能会在短期内吸引公众的目光。但这样的发现毕竟珍稀,而其他一些品类不多、规格不高、美学价值相对较弱的出土文物,公众就不太关注了。文博旅游要发展成像风景观光旅游一样的大众市场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出圈后 未来之路怎么走
近些年,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文博科普节目的播出,博物馆火出圈的消息层出不穷。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大众对文博类旅游的需求日益多样且细分化,则也对开展“考古旅游”的博物馆在运营和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研究水平、导游系统,以及安全保护等方面。
“我们在博物馆中隔着玻璃窗看文物,这是考古成果的展示,但文博游仅仅局限在文物资源、考古资源的展示层面显然不够,还需要结合普通大众的需求,加强体验环节。”黄璜表示,在文物与旅游结合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关系问题,创新参与形式。特别在数字化时代,要利用科技手段丰富观展方式,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敦煌研究院运用各种新技术,实现了莫高窟智慧导览和‘窟内文物窟外看’等体验形式。”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马聪玲认为,未来的文博类旅游,需要满足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用户体验的创新,从考古、到展品、到演艺、到文创的一个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正在形成,既有公益的部分,也有产业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比如对文物的保护修复、监测评估等多个环节。
她认为,目前,文博类旅游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产品的匹配度仍然有着较大的差距。国内文旅类旅游想要像欧美一样将博物馆文化镶嵌到整个城市的文化体系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