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關注氣候韌性…國土計畫法 學者憂都市韌性不足
COP29十一日登场,主办国亚塞拜然将「永续与气候韧性都市化」列为国家发展优先事项,学者昨提醒我国国土计划法对都市韧性恐有不足,都市恐受害最深;图为日前康芮台风袭台造成北市大量路树倾倒的灾情。本报资料照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廿九届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9)」十一日将在亚塞拜然登场,今年聚焦主题为气候财务,主办国也将「永续与气候韧性都市化」列为国家发展优先事项。
台大国际学院防灾减害与韧性硕士学程副教授石婉瑜昨在「COP29气候峰会前线上记者会」表示,国土计划法对都市计划区影响较薄弱,对都市韧性的空间规画恐有不足,政府应针对调适落差,提出较高标准的行动方案。
COP27中,已开发国家同意集资一千亿美元成立「损失与损害基金」,协助发展中国家在极端天气下强化调适能力,但目前集资金额远低于一千亿;去年COP28盘点发现,开发中国家的调适资金需求每年就超过两千亿美元,且还不包含发展清洁能源的庞大资金,因此今年将聚焦在新的气候金融集体量化目标。
图为凯米台风造成高雄市区大淹水。本报资料照片
石婉瑜表示,今年主办国预计提出「城市韧性与健康行动宣言」,强调以跨部门合作的路径,引导城市在都市化的过程纳入减缓灾害与调适策略,毕竟都市化是驱动全球暖化的关键因素,也因土地利用破坏自然调节机制,加上人口及经济活动集中,都市在极端天气冲击下,常成为受害最深的地方。
石婉瑜说,我国部门多且分治,即使国土计划法有规范,但对于都市计划区的影响力薄弱,难以进行都市成长管理或土地使用管制,另也无权责机构承担公告及执行气候灾害风险地区的任务,既有研究也未能充分整合,多数研究都束之高阁。
石婉瑜也提及目前的碳汇在执行面上,较少考虑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的健康,导致政策性口号琅琅上口,实则无政策优先性,更难以抵挡土地开发利益。今年主办国因应受气候冲击最大的水资源分配议题,例如干旱、洪水、冰川消融,以及与自然保育和复育相关议题,将提出「水与气候行动宣言」,可观察其后续效应。
石婉瑜再以近期西班牙水灾为例,认为台湾的防灾体系和公私协力、救援组织等机制逐渐成熟,可向国际输出经验,但仍须提升民众的自主因应灾害意识与能力,而非仅有政府主导防灾,更要针对调适落差,提出较高标准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