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上修 4月电价冲击2%警戒线

学者认为,电价调涨可能让CPI突破2%通膨警戒线。图为民众在百货公司选购时仔细比较。(本报资料照片)

物价蠢动。行政院主计总处2月29日举办国内经济展望记者会,把今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上修至1.85%,较去年11月预估拉高0.21个百分点。值得担忧的是,这还未纳入4月电价调涨因素,学者认为,若今年电价连续调涨,CPI很可能再度突破2%通膨警戒线。

对CPI上修至1.85%,主计长朱泽民分析,主要是外食费、服务价格居高不下,像外食费涨幅有好几季都维持在4%以上,房租也涨了逾2%,这类价格有僵固性,是上修全年CPI的主因;我国4月可能调涨电价,朱泽民表示,由于涨幅、结构等都尚未定案,并未纳入这次CPI评估中。他坦言,若电价上升,全年CPI预估值将会再次上修,「通膨压力仍然存在」。

朱泽民进一步指出,民生用电权数占整体CPI的1.15个百分点。简单来说,当民生用电每调涨10%,将冲击全年CPI达0.12个百分点,不过,若企业用电也同样调涨,对CPI还有间接影响,即厂商把生产成本转嫁到销售价格上,转嫁多少较难独立做分析。

中央大学台经中心执行长吴大任表示,不论消费、生产都离不开电,今年2次电价调整将是今年CPI是否冲破通膨警戒线的最大隐忧。其他气候变迁影响粮食进口价格,或台风洪水侵袭,水果及蔬菜价格上涨,也是CPI上修潜在因素。好消息是现在能源、进口粮食下跌,若全年能风调雨顺,全年通膨仍有机会控制在2%内。

朱泽民也认为,预估今年国际油价(OPEC)每桶平均81.9元,较上次预测的价格下修了7.5美元,对通膨走势是有利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政府将开征碳费,朱泽民表示,虽然碳费细节未公布,但企业是否会提前反映企业成本的增加,仍是今年CPI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不过,企业为了减碳,也可能增进企业投资,正反两因素并存,不一定要负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