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位观察 | 邵宇: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但并没有结束
*本站财经智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出品|本站财经智库
编辑|岳佳彤 主编|杨泽宇
本站财经智库《C位观察》节目一一看C位大佬解读C位大事。独家对话智库头部经济学家、企业家、各个领域KOL,解读时下热议的财经和社会问题。
NO.024 对话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
60S要点速读:
1、现在美国核心通胀还比较高,硅谷银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的倒闭暂时没有酝酿成系统性风险。美联储的当务之急是把通胀控制好。加息周期并没有结束,现在可能慢慢接近尾声了。
2、从避险端来看,美元和黄金的表现还是比较强势的。去年美元指数涨到113的时候,黄金也没大幅下跌。今年美元指数稍微低一点,黄金不断地创新高。
3、美元在近期遭受了不同国家的抛售,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有滥用自己货币霸权的倾向,它把整个的货币“武器化”。第二,美联储发行大量美钞,稀释了购买力,同时,美国又购买了全球大量的实体商品,这是一种非常嚣张的特权,大家可能心怀不满。
正文:
美联储加息周期并没有结束
2023年5月3日,美联储5月FOMC会议决定加息25个基点,上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5.0%-5.25%,利率回升至2006年6月以来的高点。这一议息会议延续了加息的势态。这是因为现在美国核心通胀还比较高,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的倒闭暂时没有酝酿成系统性风险。美联储的当务之急还是把通胀控制好。加息周期并没有结束,只不过现在可能慢慢接近尾声了。
虽然美国就业放缓、通胀下行,从数据来看,美国可能会有一些衰退的风险,但是毕竟美国的核心通胀仍需抑制。而且过去30年的通胀中枢在2%,这意味着加息周期还需要维持一段时间,才能从需求的角度把整个通胀压回到2%的水平。
当然,过去30年大稳健时代2%的通胀中枢,未必适应于现在的供应链和整个历史转型的背景,美联储需要对自己整个货币政策的框架做一些优化。如果美联储能够比较灵活地处理它的通胀中枢,比如调高到3%,那么货币政策就不需要承担那么大的压力。
我们一直都认为通货膨胀可能是一个中期的现象,所以做“6月份就是加息终点”的判断为时过早。除非通胀回落到了3%、4%的水平,到时候再做判断也不迟。
从历次金融危机来看,全球主要的金融动荡都是美联储快速加息导致的,包括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是这样。上一次整个利率的高点不过是4%,这次已经快5%了。去年美国资本市场股债双杀,某种意义上就是一次“金融危机”。当然美股美债的估值过高也是一个问题。
对于其他的市场,比如去年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都受到不小的冲击,包括理财底层资产也受到了信用风险的冲击。某种意义上说,快速的加息,多多少少会引发金融市场的变动或者是冲击。其实过去历次美联储的迅速调息,倒闭的金融机构非常多。
美元和黄金的表现仍然比较强势
大类资产主要分为风险类和避险类,避险类就是美元和黄金。黄金表现得还是比较强劲的,去年美元指数涨到113的时候,黄金也没大幅下跌。今年美元指数稍微低一点,黄金不断地创新高。这说明,大家对未来仍然持有不确定性,包括对通胀还存在着担忧。从避险端来看,美元和黄金的表现应该还是比较强势的。
风险类资产主要是股票和基金,其实美股还处在一个修正的过程中,中国股市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的行情。所以今年看来,如果风险资产性价比合理,还是可以做一些配置,但是不宜做太激进的投资,因为在美联储加息的最后几根稻草掉下来之前,还要保持一个谨慎的心态。
对于大宗商品来说,现在PPI已经从高位回落,考虑到全球现在在需求紧缩,处于衰退的背景,大宗商品的空间可能也会比较有限。固定收益指的是债券,去年美债利率快速上行,今年上行的空间不会再像去年那么大了。但是在美联储停止加息之前,债券可能还会面临着一定资本损失的可能性。
2023年4月,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对全球经济作出了悲观预测。报告认为,几乎所有推动进步和繁荣的趋势都在衰减。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则表示:“世界经济面临失去的十年。”究竟是什么让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了当下这样一个困境?
第一,全球化遇到的困境。过去在整个全球化3.0的过程中,资源国供应资源,消费国用美元进行购买,中国、德国、日本开足马力生产,这样看起来就很“甜蜜”,全球供应链效率高、速度快。现在因为整个供应链被切开了,大国之间的竞争冲突也非常激烈,所以资源国、消费国和生产国之间需要再次去寻求平衡,这个平衡可能意味着供应链的再调整,而在这个过程中,成本就会上升,效率会受到明显的损失。
第二,过去全球化高歌猛进,大量的量化宽松带来贫富分化加剧,可能会压制穷人消费的能力,形成了一个比较分裂的世界,这可能也会使得整个的复苏并不稳定。
最后,大量的量化宽松所形成的债务周期,使得很多债务很难延续,高企的债务如果出现违约,那就是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而危机必然会减少产出和抑制增长。
美国经济比大家想象的更有韧性
美联储从去年9月份开始已经出现了连续亏损的状态,现在更是出现了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资不抵债的局面。考虑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持续的调整,它所持有的各种资产,如美国国债、MBS(抵押支持债券)等的的价格都发生了重估。我们知道,如果利率上升,这些资产的价格可能都会调整,相比负债端而言,这些资产端就减值得更加严重,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资不抵债的情况。
毕竟美联储有这么多的储备分支机构做支持,其实这些债券大部分是它持有的,或者做更多的发行来偿还这些债务。因此,它更多显示的是会计的亏损。大家也可以想象,只要这个经济体存在下去,美联储的信誉度受到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可能更多的还是受到债务上限的影响。
大家也不用太担心美联储本身的盈亏和可持续经营,毕竟一直是支撑庞大美元体系的中枢。美国经济比大家想象的更加具有韧性,包括它的企业和创新系统。对于市场化的经济体而言,波动是很正常的,它都有一轮一轮的繁荣和衰退。现在看来,其实每次美元指数走强或走弱,它自己受到的影响有限,受到冲击更大的可能是其他的周边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
当下,不管是SVB(硅谷银行)还是一些商业银行的风险,这都是一些美元结构性病症的表现。但是会不会立刻导致整个系统重启或者是变化?关键在于大家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立即就能替代以美元为主的货币体系方案,所以继续忍耐这样一个霸权体系。在有更为明确的替代方案之前,去谈美元的危机,略微显得不太成熟。
警惕货币霸权的滥用 正在把货币“武器化”
美元在近期遭受了不同国家的抛售,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美国有滥用自己货币霸权的倾向,它把整个的货币“武器化”。比如说:在俄乌冲突当中,美国冻结俄罗斯海外的美元资产,对俄罗斯构成了巨大的杀伤力。当然这种武器用来威胁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真的使用它,其实会导致全球对美元的质疑增加。
第二,美联储发行了大量美钞,稀释了购买力,美国又购买了全球大量的实体商品,这是一种非常嚣张的特权,大家可能心怀不满。资源国和生产国之间做生意,还要通过消费国美元来做,似乎有点绕弯子,不如大家直接做。比如说油俄罗斯卖石油给中国,那就用人民币、卢布或者黄金结算就好了,不用再从美元绕一圈,这是“天下苦秦已久”。
美元取决于它自己的消费能力,也就是它的信贷、借债。当然在这个背后,美元整个的信用是由它的科技和企业,由它的军事力量和教育力量做支撑的。资源型国家,比如沙特、俄罗斯,它的货币更多的是靠原材料的储量,比如通过石油、大宗商品的总量来进行货币估值。对生产型国家,像中国、日本、德国,是根据它制造业的产能,也就是它向全球供应商品的能力来决定其货币的总量以及信用。美元是比较特殊的,它既有综合实力的加持,也有自己产能和债务持续性的综合的一种体现,所以美元纵横世界这么久,可能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投射。
一种货币成为定价货币有非常长的历史,像英镑200年,美元也差不多100年。它一方面取决于全球的贸易网络的支付习惯,另一方面取决于整个经济体能提供多少金融资产,特别是美元资产,来供应全球流通需要。现在,美元在全球结算当中的份额占到85%,但美国的经济总量不超过全球的20%,这种在位的优势非常明显。如果一种货币要挑战美元,恐怕也要花类似那么长的时间,比如说大家以前尝试过欧元,尝试过日元,都只起到了一个局部的作用。关键就是你得找到一种其他的可替代的东西,不管是黄金还是SDR(特别提款权),或者人民币。但是目前来看,可能还需要漫长的道路。
本站财经智库(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本站财经智库是本站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本站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